庖长闻言大喜过望,忙对着韩澜行礼作辑,“多谢小殿下。”
韩澜摆了摆手,让他不必多礼,又命阿远取来墨纸砚等物,在小灶房外的石桌上写起了寿桃的制作步骤。写完后又拿给庖长查看,确认没问题后,才让宫人送庖长离开宣安殿。
临走前交代庖长勿要泄露此事,得了庖长的保证后,韩澜心情大好的朝对方笑了下,弄得庖长受宠若惊的回到御膳房。
余安已经有好几个时辰没见到韩澜,身边少了个人,还挺不习惯,等他听到“嘎吱”一声,恨不得立马从床上蹭起来。只可惜现在的他只能听见声音,闻得到味道,看得见一小片,却感触不到这个世界。
与其他人相比,他仿佛是个异类。
第二十四章
不等余安感慨万千,随着脚步声越清晰明亮,他的视野随之生翻天覆地变化,等余安适应后,才意识到自己被韩澜抱了起来。
韩澜心情怡悦,脸上带淡淡的笑意,那笑意直达眼底,看得出来他的确心情不错。
余安在意识中询问:“寿礼备好了?”
韩澜不知道他说了什么,却对安安说出心里话,“我已经会做寿桃了,刚才试着做了个,没想到我做的也这般好吃,母后一定会喜欢,只可惜安安不能尝一尝我做的寿桃。”
余安听着前面的话,微微诧异韩澜会亲自下厨,听见后面一句,心里思潮起伏,五味杂陈。
他没想到韩澜竟然还想给他做吃的。可他是人偶,不会饿不会渴,却在此刻渴望能吃能喝,能说会笑。
这是余安等一次想要变成人。
韩澜对此毫不知情,摸了摸安安柔顺的丝,将安安放轮椅上,推了出去。
五月初八这日,宫人们天不见亮就起来布置凤仪宫。此次宫宴无外臣参与,地点便定在凤仪殿中。这会儿凤仪殿中的宫人们,同内府局宫人、掖庭局宫人,共通装点凤仪殿。
皇后今日也起了个大早,不等宫人敲锣,便让一等宫女伺候穿衣洗漱,画了淡淡的妆,眉间点缀钿花,唇如樱桃,清雅迤逦,贵气十足。
已时末,不少后妃带着贴身宫女而来,对着凤位上的皇后行礼,皇后一一见过众人,让她们自行入坐。
虽说是家宴,却是按照宫宴标准来的,后妃们各有固定席位,两两相坐,身后是伺候的宫女。不多时皇子、公主也来了,纷纷见过皇后,便坐在各自位置上。
他们没有同自个母妃坐一起,这不合规矩,而是坐在皇子、公主的席位上,与众后妃相比位置靠前些。
皇后下坐着贵妃,贵妃是三皇子的生母,待字闺中时与皇后关系亲厚,皇后入宫一年后,她也入宫为贵妃,二人关系依旧如初。任贵妃似乎认定了自己儿子无法继任大统,对好姐妹的大儿子成了储君没半点嫉妒,甚至松了口气。
而她的儿子,三皇子韩舟同样放松了不少,不得不说二人不愧为母子,都想到一处去了。三皇子性子单纯,不喜欢做费脑子的活,在他看来皇帝太累了,天不见亮就要起来上早朝,还得批阅秦折,他不喜欢看书,更何况是咬文嚼字的秦折了,对他来说简直是折磨。
还不如以后出宫建府,像小弟一般云游四海,作画看画本。
午时初,周武帝身着玄衣锦袍,款步而来,众人纷纷起身行礼。
周武帝穿过众人来到龙坐前,他的一侧便是凤位,此时他扶着皇后起身,怜爱的拍了拍皇后手背,两人成婚二十载,彼此之间虽不说思恩爱爱,轰轰烈烈,但也相近如宾,举案齐眉。
因着周武帝宠爱韩澜的缘故,对皇后也多了几分“宽容”。
周武帝拉着皇后来到上,这才道:“诸位不必多礼,今日乃家宴,自便即可。”
众人忙谢过皇帝,各自入座后,周武帝才让大太监呈上贺礼。礼官唱道:“陛下赐皇后娘娘一对翡玉镶金镯,祝皇后娘娘生辰安康。”
皇后接过锦匣,打开盖子看了一眼,红罗中卧着一对凤凤尾的金翡玉手镯,通体莹润透亮,巧夺天工,实属不凡。
后妃们瞧见了暗自羡慕,也有感叹皇后得圣宠,也有嫉妒的只能掐手绢的。
皇后关上锦匣,对周武帝道谢,“臣妾谢过陛下,这对手镯臣妾很喜欢。”
周武帝笑道:“喜欢就好。”
接下来是后妃们献上寿礼,都是些不贵重的饰小玩意,任贵妃送个玉如意。
皇子公主们也相继送上寿礼,大皇子送的是一幅水墨画,画中之人正是皇后。确切来说是十多年前的皇后,牵着幼年的大皇子,怀中抱着嗷嗷待哺的小皇子韩澜。
皇后见了感慨万千,险些红了眼眶,对自家大儿子道:“霆儿有心了。”
韩霆道:“儿臣对母后的用心,不及母后对儿臣的十分之一,祝母后生辰安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皇后连连应好。
二皇子韩洛送的是百寿图,三皇子韩舟送的是从云山寺大宗师处求来的平安福。
大公主韩雅送得是亲手绣织的手帕,手帕精致华贵,绣纹清雅,绣工了得,金凤凰栩栩如生。
二公主韩云梦送得亲手绣的荷包,镂空荷包上同样是个活灵活现的金凤凰。
等其他公主也送上寿礼。
韩澜才取出自己的寿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