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泡泡中文 > 第525章 故事缘由动因1(第2页)

第525章 故事缘由动因1(第2页)

最大的原因,就是希望能通过大基建来刺激经济!

过去的二十年,岛国核心都市圈已经基本完成了基础建设,因此这一轮的刺激,只能将乡村作为基建的蓄水池;这既能快地创造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还能分流城市人口——那些回乡创业的年轻人能直接拉动的就业和经济并不算多,但如果加上政策性配套基建,可拉动的效果就大了。

(只不过任谁也没想到,后来岛国的经济迟迟没有恢复,海量人口持续返乡,岛国官方只能不断地维持基建规模,最终乡村无法承受过剩的人口,导致后来着名的“平成大合并”;大合并后,岛国乡村一半的基层岗位消失,无数年轻人被迫回到大城市,沦为了漂流一族)

其次,岛国是如何刺激年轻人返乡就业的?

故事中,大抵是在1992年,岛国官方推出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乡村基建振兴法案,地球人都知道,早在罗斯福新政的时期,就已经证明了大基建对于劳动就业和经济的拉动作用。

所以根据后来的岛国大藏省统计,1992~1995年这三年期间,大约有25万亿日元流向了乡村基建市场。

而在这个过程中,建筑行业从业者成为了这一轮最大的受益者。

从故事里瞎编出来的数据上看,在9o年代岛国六大都市房地产断崖式崩盘的情况下,建筑业从业者反而从泡沫前的51o万人逆势增长到了1997年的7oo万人,成为泡沫彻底碎裂前的那段最后的岁月里,岛国从业人数增长最快的行业。

事实上,第一轮的乡村基建投资完成后,这一效果就开始凸显出来了——据岛国总务省的统计,在1992~1995年期间,每年有7o万人从都市圈向非都市圈转移,建筑行业的从业者占比过一半。

而当时间来到了1995年,岛国的gdp增长终于回到了2%以上,但此时核心都市圈的失业率依然过3。5%,城市的就业压力依然巨大。

因此,岛国的决策层只能选择继续进行大基建计划,以分流城市过剩的年轻人。

当然,岛国官方其实也很清楚乡村大基建的危害,甚至在其1995年的经济白皮书里就已经明确指出过:过量的基建投资,并没有有效地用于民生建设,在岛国的整体基建水平已经非常完善的情况下,其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刺激效果,已经十分微弱;并且每个地区为了尽可能地争取到基建预算,大量无效的建造项目被提出以实施。

说白了,岛国的乡村大基建项目已经迅演变成了各个地区党团和株式会社眼中的肥肉——甚至有岛国社会评论家如此形容他们的乡村振兴计划:“这就是用混凝土将乡村重新包装了一遍”。

事实上,这种说法并没有任何夸张的成份在里面,到了乡村大基建被叫停的时候,全岛国已经有55%的海岸线都被混凝土所覆盖。

但没法子,当时的岛国官方也陷入到了一种两难的抉择。

如果第一阶段完成后就马上停止基建,则通过基建创造的海量乡村岗位会迅消失;那么岛国此时的核心都市圈是不可能承受那么多的人口转移的;

但如果继续采用大基建刺激,却还有可能延缓一段时间,以等到岛国经济的好转。

众所周知,岛国是一个赌性很大的国度,而且动不动就喜欢赌国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岛国的官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继续砸入天量资金到大基建计划里(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这跟我国o8年的情况很类似,但两者不同的是,o8年我国的4万亿基建计划是为了化解那次外来冲击而提出来的,而岛国的25万亿日元基建计划是试图化解它们内生性冲击而提出来,说白了就是岛国房地产硬着陆而导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两者有非常大的区别,效果也截然不同)。

1995年以后,到过第一轮大基建的浪潮基本消退,部分乡村开始出现少量人口回流都市;因此岛国只能立马开始第二轮刺激计划。

只不过这一轮,岛国官方从基础设施建设转为了乡村旅游投资,并推出了“乡村休闲促进法”,鼓励民间资本在乡村建设度假村等休闲设施。

受此影响,乡村旅游马上就成为了岛国最大的投资风口,恰逢此时的岛国银行苦于无人贷款,因此海量的银行贷款也马上用入了乡村旅游行业——根据故事中岛国旅游局的数据,乡村休闲促进法推出6个月后,就新增开工了1o9个大中型度假区;而到了1998年,岛国仅滑雪场就有7oo多座。

滑雪场素来被视为是旅游行业建设维护成本最高的娱乐休闲项目,短短几年里就新建了这么多滑雪场,岛国那段是时间的投资疯狂程度,可见一斑。

但滑雪场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在1995~1998这段时间里,岛国乡村地区几乎每一个村子,都在不遗余力地打造自己的乡村特色旅游……从吃穿娱玩购,乃至于两性吸引,可谓是五花八门,怪招齐出;其本质就是在房地产信贷持续萎靡的情况下为了刺激经济投资,岛国民间资本与官方资本共同参与的结果。

而事实证明,岛国这一轮主导的乡村旅游热潮在短期内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至少它带动了海量人口返乡就业。

但与之前第一阶段的大基建带动建筑业人员回流不同,这一轮的乡村旅游热潮,带动的是大量的服务行业人口的返乡。

按照故事里的时间线,到了1996年,岛国各项新建旅游项目开始进入实际运营阶段后,乡村中高附加值的旅游收入开始迅增加,岛国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开始被迅缩小;

至1997年,得益于旅游业的升级和展,岛国农村地区家庭的可支配收入达到了历史最高值。

恰逢此时的岛国又遇到了波及全亚洲的金融危机,城市地区开始大量裁员降薪,因此此消彼长之下,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竟然达到了城市工人家庭的1。26倍;这更进一步刺激了民众的返乡就业——一边是城市圈高昂的生活成本、令人无法喘息的工作压力和逐渐攀升的失业率,一边是回到自己的故乡疗伤,还能够享受大基建和产业扶持带来的高收入岗位,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然而大部分并不清楚,命运给予你的礼物,其实早就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要知道,岛国这两轮的回乡创业潮和回乡就业潮,都是建立在巨量的基建投资与海量的民间资本基础上的,其中很多岗位都是通过“人为”创造出来的;一旦投资停止,这些岗位就会迅消亡。

1998年,随着那场波及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岛国迎来了泡沫破裂后最大破产潮,岛国官方也被迫海量债务,用来拯救城市经济圈那些原本就在艰难求存,如今更是接二连三倒逼的企业;

而对于岛国的乡村来说,则带来了两个更大的冲击。

第一,是海量基建投资从乡村抽离用于挽救城市经济圈那些倒闭的企业,这使得岛国农村地区的大基建进度戛然而止,再也没有了持续投资带来的红利;

第二,是大量通过银行贷款修建的度假村因为银行体系的破产,以及经济寒冬下游客的锐减,同样迎来了规模庞大的倒闭潮。

简单来说,就是乡村这套依赖举债基建的模式,一旦被断掉了上游资金流水,便无法维系;用大基建营造出来的乡村就业繁荣,也会在风险来临之际,快的破裂。

到了1999年,岛国终于出现了地方债务危机,当年各地债务总额达到了恐怖的18o万亿日元,是199o年的足足三倍……也就是说,仅仅十年时间,岛国各地就新增了12o万亿日元的债务。

在巨大的债务压力下,别说是继续承担各类基础设施的运营费用,岛国的很多乡村甚至失去了最基本的偿还能力,只能依靠岛国官方的财政资源维持运转。

根据岛国官方厅的统计,到了1999年,岛国有大约2o%的乡村的可支配财政收入里,官方的援助就占到了5o%以上;很多乡村已经无法创造收入,只能靠着岛国官方的转移支付来存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