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嘉笑着说,心里却活泛了些许。她在想,是不是自己真的拘着程素了,让她不自在。
-
文嘉最终答应陪叶琴出去玩玩儿,实在是她的亲爹也上阵做说客,让她抵挡不住了。
叶琴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很是开心,当晚就过来,拉着文嘉开会,讨论去哪里玩儿比较好。
文嘉对此地可以说是一点儿也不了解,她想了想,问叶琴想去哪里。
“我想去凤州瞧瞧,那里算是我的老家。不过我什么时候去都行啦,看你了。”叶琴笑说,却引起了文嘉的兴趣。
“凤州?”文嘉眼睛一亮,“那岂不是——”周晏丛曾经待过的地方?
文嘉看了父亲一眼,想要跟他心有灵犀一下,然而文长峰却默默地移开了视线。文嘉失笑,对叶琴说:“就去凤州吧,我也想去那里看看。”
-
两人敲定之后,第二天便收拾东西出发了,开着文长峰的车去。
这又是让文嘉惊喜的一点,叶琴有驾照,是驾龄两年的老司机了。有自己的车在,这一趟出门可省事了不少。
两人一早便出了门,此时天空还在下着濛濛细雨。据叶琴说,自从某一年修地铁挖动了“龙脉”之后,每到四五月份,秦城便总是连绵不断地下雨。到了今年尤甚,整个省内都在下雨,偏西南的两个城市已经发出洪涝预警,特别危险的几个地方甚至都已经组织人员转移了。
“不过凤州还好,那边虽然挨着嘉陵江,但少有这种情况发生。最大的一次汛情还是十几年前了,那个时候……”
叶琴说着说着,声音便低了下去,文嘉闻言,看了她一眼,问道:“小叶姐,你说你老家是凤州的,那请问你祖籍就是那里的么?”
文嘉的问话,稍稍转移了一下叶琴的注意力,她扬一下眉,说道:“当然不是啦,我祖籍苏省的,包括我妈也是。她在海城上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到了燕城,然后又随着三线建设一起来到了凤州,在此扎下了根儿。我爸原来是在洛城,前些年调来了秦城,就是为了陪我妈。”
“那你一直陪你妈妈一起待着凤州吗?”文嘉又问。
“对呀。”叶琴自豪地扬扬眉,“我这也算是支援三线建设了吧,我一直在凤州的山沟沟里长到十来岁呢,是后来国家政策要求我们迁出凤州,我们才就近来到了秦城。说起来,我还挺怀念那时候的日子。”
“那你为什么不跟叶伯伯?洛城怎么也要比秦城好一些吧?”
“俩人都忙,都不怎么有空管我。”叶琴嫌弃道,“你说换你是跟爹还是跟妈?”
文嘉笑了笑,答案不言而喻。几乎是同时,文嘉也想起了周晏丛,她想,他当初在凤州山区里过的是什么生活呢?
-
近两个小时后,两人抵达了凤州的一个小镇。
甫一入这个镇子,沿着新修好的路往下开,便能看见几幢已经人去楼空的旧时建筑。而在这些楼房的外立面上,那些原本用鲜红的漆粉刷的大字标语,已经在风雨和时间的侵蚀下褪去了原有的亮丽,变的斑驳而残缺。
“这里应该是原来的一个区,但具体是做什么的,我已经不太记得了。”叶琴看向窗外,向文嘉介绍道。
文嘉近乎着迷地抵在车窗上看着外面的景致,时不时有相似的建筑闪过,皆是时代的印记。文嘉忍不住开始揣测,当时周晏丛生活在这里的时候,是住在其中的哪一栋楼呢?
思及此,文嘉拿出手机,给周晏丛发了条短信。
文:周先生,我来凤州啦!
-
收到文嘉短信的时候,周晏丛刚从车子上下来。他读完内容,微微挑了下眉。
正要回复,面前这栋住宅楼某一层的窗扇从里面被推开了,他抬起头,看见一个头发半白的老人正在向外探望。
很快的,老人也瞧见了他,对他微微一笑:“晏丛来了,怎么不上楼?”
“马上。”
周晏丛收起手机,准备待会儿再回复。他从后备箱里搬出两个大箱子来,一起带上了楼。
老人早就瞧见了那两个箱子,站在屋内敞着大门等周晏丛上来,两人一照面,她便嗔怪道:“昨天在电话里怎么跟你说的,叮嘱得好好的,还硬带了这么多来。”
“这已经是精简过后的了。”周晏丛放下箱子,说,“照我们家老太太原先准备的,我都怕您看了赶我出去。”
“我一猜就知道是你妈!”老人将手里早就准备好的毛巾递过去,“她还以为凤州跟二十多年前一样缺吃少穿呐,每回来必定给我带几个大箱子。这下她是高兴了,留我一人发愁吧,因为根本吃不完呐!”
回忆
周晏丛用湿毛巾擦了擦手和脸,然后又用清水将毛巾洗净,挂在了洗脸架上。
“您吃不完就跟左邻右舍分一点儿,这样逢着您有什么事儿需要别人搭把手的时候,也好开口。”
“可不是这个理儿么!”王书致老人笑着接话,见周晏丛又挽起袖子作势要把带过来的东西给她归置好,她急急阻拦道,“好了,不忙这一时,你大老远过来还没歇一下呢,快来先喝口水。”
得知周晏丛要来,王书致老早就把茶水准备好了,周晏丛也就不客气,随着老人一起到客厅坐下。
边饮茶边打量房屋,周晏丛问:“去年修过之后,这房子没再漏水了吧?”
“没了。”王书致笑摇着扇子,边给周晏丛扇风边说道,“今年眼瞧着下了快一个月的雨了,两个屋角一点儿没湿,可见修的有多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