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来讲学的,是要讲书中大义,不是来教他们如何破题承题写八股文的。
于是6久安从逝者入手,先感慨生命和死亡。
“混沌始开,化蜉蝣,生草木,衍血肉。。。。。。”6久安此论把圣人之义和未来的生物论有机结合在一起,再参考清朝龚自珍先生的己亥杂诗来阐述:“人死身灭,落红成泥,化山水清风,而色无,而形空,乃寄太虚也。”
人走出时间之后,就变成了宇宙中最微小的粒子,山间的风是他,天上的云是他,摇曳的大树是他,飞舞的蝴蝶也是他,虽然离开了,却满是人间。
学子们很少听得这样的立意言论,诸子百家讲生死,都是以生死议道,哪像6久安一样,直接讲生命本身,因此皆被挑动起了兴致。
6久安再接再厉,又引用苏大学士的词:“苏子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6久安思绪放飞,从生命,讲到死亡,又从死亡讲到万物,接而讲到宇宙,“往古来今谓之宙,天地上下谓之宇。。。。。。”
学子们跟着他的思路走,意识越放越大,身体越变越小,仿若真的成了一颗微不足道的尘土。
不,比尘土还小!
渺渺置身于浩浩虚空间,随着孔子看到的滔滔河水,见证了沧海桑田,物换星移。
“此为逝者如厮不舍昼夜。”
6久安用教鞭在黑板上一拍,这细微的声音犹如炸雷,学子们的意识又从无穷的虚空中,回到了狭小的教室里,他们惊喘一声,茫然四顾,都在邻座的同窗眼睛里看到了震撼。
“不舍昼夜。”6久安讲得口干舌燥,端起茶来喝了一口,“故资昏不逮,材庸不逮,顺其心去其虑,旦旦而力之,久而不怠焉,成也。”
6久安绕了一大圈,越讲越远,越讲越偏,正当学子以为他要一去不复还时,结果他又圆了回来。
与自然宇宙相比,人类太渺小人生太短暂了,因此不用太在乎华而不实之事,探索你心中那方真正的净土,无论大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小到制衣裁布。
都放心地,大胆地去做吧!
6久安的角度越来越清奇,灌输的思想也越来越新颖,直到此刻,这群学子们才现落入6久安说的陷阱里!
因为他们突然意识到,6久安一开始说的是于庶人逝者,而不是逝者于庶人,两个词颠倒,意思可能就截然不同了。
逝者于庶人,那就是人生苦短,当立志!
于庶人逝者,则是立了志,但是人生苦短,快去行动吧!
学子们对视一眼,默然无语,同时在心里面警示自己,以后试考时一定要注意审题,莫要落入出题人的陷阱之中。
既然讲到了行,那自然就要顺着讲到明道笃行了。
“求知而学理,学理而实行。”6久安道,“勿高谈阔论,需躬力亲为,大道至简,知行合一……”
“非也。”这时候,教室中间一个学子站起来打断他。
哦,来了!
有反对的声音,在6久安的意料之中。
秦技之正好坐在他这位好友左边,面色不善抓住他手臂,小声道:“你不是答应过我吗?”
“今日听6大人讲学,想来不是闭目塞听之人,论一论道又如何。”那名学子不以为然。
秦技之脸色难看,他有点慌乱地看了一眼讲台上的6久安。
“无碍,各抒己见。”6久安用手向下压了压,示意两人稍安勿躁:“不过容我讲完,我会留足够的时间给诸位来自陈其意。”
韩致没有漏掉6久安那意味深长的一眼,想来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学子依言坐下后,6久安就着被打断的地方接着讲,因着他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学子们只觉得仿佛在攀登台阶,连手下的笔都不知不觉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