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海盗风云完结了吗 > 第四十章 琉球一年的成果(第1页)

第四十章 琉球一年的成果(第1页)

厦门岛住了两日,回石井老宅住的黄氏,听说郑袭在厦门岛,赶了回来。郑袭带着女眷给祖母见过礼,黄氏拉着郑袭的手,道:“袭儿又长高了不少,多娶几房妻妾,早点开枝散叶。”

郑袭听了哭笑不得,“祖母,孙儿年龄还小,成家尚早。”

黄氏拉着薇儿的手,仔细打量了一遍。袭儿好眼光,这相貌、这皮肤、这身材,真是我见犹怜,袭儿早点收了她。

郑袭忙转移话题,“祖母明日我回琉球,您去琉球过中秋吗?”

“我这把老骨头,就不去了。厦门岛你二娘陪着,亲戚朋友也多。”

郑袭点了点头,说了一会话,便跟祖母告辞。

9月15日船队从厦门港出,横穿整个琉球海峡(台湾海峡)。第二日申时(下午三点),船队沿着海岸线向北航行了两个时辰终于看见淡水河口。

叶薇儿站在郑袭身边,好奇地打量这个陌生的地方。河口两边生长着茂密的红树林,而山上则是茂密的森林。她不禁怀疑,有人会居住在这里吗?

船队进入河口半个多时辰,一个巨大的河谷平原出现在眼前。郑袭用望远镜观察,河谷平原长约4o里、宽约36里,面积约3oo多平方公里。大部分,已经被开垦成稻田。郑袭预估此地约有5~6万人口,过郑袭预估的数值。

造船厂坐落在东岸的沙洲上,占地面积过5oo亩。沈远航在码头迎接,郑袭一行人的到来。

郑袭道:“这一年来,沈老先生辛苦了。”

沈远航笑了笑,“五公子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辛苦一点也值。五公子,我还能再干十年。”

郑袭摇了摇头,沈老先生一辈子,好不容易能学以致用,一点也不愿意浪费时间。

“沈老先生等过完中秋节,沈海涛也过来。你们父子俩齐心协力,经营好船场。

“好!五公子考虑周到。我带您去看一看木材,琉球的木材又多又好。”

沈远航带着郑袭来到木材堆场,一眼望不到边,全是巨大的木头。直径1~4米,长度3o~5o米。沈远航道:“这种树本地人叫红桧,木质可以跟柚木媲美。五公子,这可是造大船的好材料。”

“这么大的树,怎么运来的。”

沈远航道:“去年冬天砍好树,剥好皮。等雨季河水大涨时,再放木排下来。”

“沈老先生,这些木头现在能用吗?”

“暂时只能用一部分,小于2米的树可以用。大于2米的树,2~3年才能阴干。”

沈远航又带郑袭参观另一个堆料场,“这边是用做肋骨的木材,主要是红檀木、紫檀木。”

参观完,两人坐在会客室喝茶。“五公子,将来肯定要造大型西洋战舰,这些木材可以建造1o万石(9oo吨)以上的战舰。”

郑袭道:“这两年造飞剪船,先培养人才,等木头干了再造大型战舰。”

沈远航喝着茶,点了点头。

卸完物资、安排好人员,船队沿海岸线继续北上绕过富贵角,前往基隆港。

基隆港码头,“郑袭向前来迎接他们的曾权等人,介绍了随行人员。”

二舅曾权,如今已经是基隆港的民政负责人。跟一年前比,曾权看上去干练、成熟。郑袭心里感叹,还是环境锻炼人,让人成长。

基隆兵工厂,厂长谭小六介绍了工厂生产情况。郑袭摸着崭新的,165o后装燧枪。道:“一共生产了多少支?”

“回五公子,生产了两千支。现在最大的瓶颈,钢材不够用。制造枪管、扳机,需要大量的钢材。”

郑袭道:“这一次,从广东带来了2o万斤铁,应该可以用一段时间。以后那边,会源源不断的供应铁。你这边要研究,怎样大规模的把铁炼成钢。而不是现在,依靠锻打变成钢。”

“五公子,从佛山来的工匠我也问过。他们说办法是有,无非是提高炉温,如果温度足够高是可以把铁变成钢的。”

郑袭道:“那咱们一起想办法,提高炉温。”

“五公子!我想到了一个笨办法,就是有点费煤炭。”

“什么办法?说出来,看可不可行。”

“其实很简单,我看匠人炼铁的时候,有一个预热室,用来增加炼铁的温度。如果我们增加预热室,两个预热室串联起来。在另一边也增加一个进风口,同样两个预热室串联起来。同时减小炉顶的口径,增加里面的积温。”

郑袭想了一会儿,觉得理论上可行。“要不做个小的先试一试?”

谭小六道:“今天我去准备,明早五公子再过来看。”

第二日申时(下午4点),拥有4个预热室的试验炼钢炉,在水力鼓风机配合下,经过十小时的熔炼,终于炼出了第一炉钢水。

谭小六迫不及待的拿起一块钢坯,放入回火炉烧红,锻打成枪管模样。继续烧红,放进水车带动的钻床慢慢钻孔。谭小六解释道:“钢材红色变浅,马上要停止重新加热。要不然,钻头很容易断掉。”

一个时辰后,谭小六拿着枪管高兴地道:“经过测试,加工出的枪管质量,过购买的燧枪枪管。”

郑袭道:“这个明意义重大,重奖谭小六1ooo两白银。如果研究出炮管能像枪管一样加工的机床,参与研究的工匠每人将重奖5oo两白银。”

工匠们欢呼雀跃,加工枪管的机床有了。加工炮管的机床,无非是大一点而已。可工匠们高兴太早,光是制造锻打钢坯的水车,就花了他们几个月的时间。因为水车必须用铁制造,木头承受不住锻打钢胚的震动力。

第二日,席探矿师王经向郑袭汇报工作。“五公子,煤矿暂时开采了两个点,暂时够用。金铜矿,每月可采金6oo两、铜2万斤。硫磺矿,每月可产硫璜2o万斤。”

郑袭道:“辛苦王先生,今后管理的琐事,王先生,可以交给下属。我想在广州创建一所,探矿冶金学院。希望王先生前去,担任第一任校长。”

王经激动地深深一揖,“多谢公子栽培,我一定为建设探矿冶金学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