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素被安排在了沈家的主宅的厢房居住,然后讲学时再经过月洞门到旁边的书阁中去。
他只打算住半个月便要回老家酸枣,因此讲学的时间不能安排得太晚。沈霁跟沈亿6、阎舒报备之后,便开始张罗讲学事宜。
看见她为此忙得不亦乐乎,李云杳道“让你读书你总是提不起兴致,如今为了讲学的事宜,你忙得脚不沾地倒也欢喜。”
“师祖讲学这么大的事情,当然得我亲自去操办”沈霁道。
李云杳拆穿了她“你只是喜欢热闹,觉得家中来了这么多人,很好玩。”
沈霁“”
“罢了,反正这次的讲学,你我都能受益。”李云杳最终没有干涉她的行为。
在讲学之前,沈霁也没有闲着,有空就往王昭素那儿跑,偶尔请教问题,更多是向当事人求证一些外头流传的传闻。
比如传闻王昭素买东西从来都不讨价还价,人家说多少他便给多少,即使人家跟他说买贵了,他也不在意。
还有,他家有头驴子,经常被人借来使用,他很大方地借出去了。而每当他要骑驴子出门时,都会先问仆人有没有人来借驴子,得到否定的答案后,他才放心。
流传更广的是他曾经有一次将家里堆积的名贵木材拿出来出来晒,到了夜晚的时候,就有小偷盯上了这些木材,于是来盗取。他知道之后,不仅没有捉拿小偷,反而将这些木材丢出门外,让小偷取走。小偷见了都羞愧不已,从此他家中再也没有小偷光顾。
王昭素见她八卦地问起,便反问“你不赞同老朽的做法”
“这不是赞同不赞同的事情,毕竟师祖的行为决定那是师祖个人品德的反映,别人没资格也没道理对此指手画脚。”
“那换了你,你会如何做”王昭素问。
“不好说,立场不一致,看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为富者,慷慨解囊是仁义;为官者,见不法之事而不予惩处,反而默认其作为,有可能会鼓励了不法之事的生,导致更多百姓受其难,是渎职。”
王昭素并不意外沈霁的答案,他也不生气或是因为沈霁的看法与自己不同便觉得他们应该站在对立面。
他精研庄老之学,淡泊名利,自然也有些“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沈霁出身官宦之家,所思所虑自然更多考虑了如何维护统治阶层的利益。
他们之间没有对错,而且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议题,彼此交流,或许会让他在钻研学问上有意想不到的启。
王昭素觉得沈霁有时候会有许多奇妙的想法与点子的同时,沈霁也通过他的一些论述,学习和理解了庄老学说的一些内容。她进步的度让来拜访王昭素的李穆也十分诧异,毕竟沈霁之前肚子里有多少墨水,他都是一清二楚的。
很快便到了王昭素讲学之日,上百先前已经递上拜帖的读书人得以进入沈家,来到王昭素讲学的书阁。沈霁也已经安排好了座次,不过除了之前递了拜帖的那些人,还有许多刚来,还没来得及递拜帖的人。
这些人本该被拦在门外,沈霁说“让他们进来吧,读书人对知识的渴望不该被一道门挡住。”
于是这些人就纷纷坐在书阁外,通过门窗来听讲,即便烈日当头,他们也浑然不在意,一边用衣袖抹汗,一边记录王昭素讲学的精髓。
与此同时,本该在宫中听大臣们汇报朝政的赵老大也悄然来到了这里,然后躲在了书阁的一隅,借屏风挡住了自己的身躯。
他的身后,沈亿6悄悄地擦了把汗。
沈亿6本以为沈霁就是在胡闹,就算替王昭素办讲学,也只会跟文会、雅集一样,只是小打小闹。孰料这事传到了赵老大的耳中,赵老大还在房中看着自己的屏风,琢磨王昭素留给他的两行书,顺便回想他拒绝自己授官的事情,就听人汇报说沈家最近可热闹了,那沈继宗借给王昭素讲学招揽了许多文人,不知道是什么用心。
所谓树大招风,李崇矩被贬后,这枢密院就属沈亿6为,在他得到别人的巴结的同时,自然也会找一些人的恨,因而会有人借此事来告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赵老大最怕的就是结党营私,所以知道这事后,便决定亲自到沈家来一探究竟。
他微服私访的同时也没忘记把本来在上班的沈亿6喊上,然后看着沈亿6一脸迷茫,又有些紧张的百变神情,心里舒坦了。
赵老大偷听了会儿,见王昭素确实是在讲学,而沈霁也是很认真地在听见,并没有借此机会撺掇读书人做些什么,便留下王继恩继续偷看,自己则到沈家转悠起来。
这不转悠不要紧,一转悠,他现沈家的宅子似乎有些破旧,还很狭小。
赵老大指着两座宅子间的月洞门问沈亿6“这儿怎么还有一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