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大明十六帝齐聚阴间第六章 > 第二章 朱高炽和他的反骨弟弟(第1页)

第二章 朱高炽和他的反骨弟弟(第1页)

朱棣无言以对,只能恼羞成怒的喝道“朱高炽,你自已出来说。

朱高炽,一位整整做了二十年太子的小胖子。

朱高炽从小就不爱舞刀弄枪,偏爱读儒学经典、宽仁厚义又喜欢推崇仁政。

朱棣当时并不是很喜欢这个儿子。

朱元璋倒是很喜欢这个孙子,早早的就把他立为了燕王世子。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把两个骁勇善战的儿子朱高煦和朱高燧带到前线随他一起征战,让喜静不喜动的小胖子朱高炽留守在大本营北京。

朱棣走后李景隆曾趁其不在,率领50万大军直扑北京,当时朱高炽麾下仅仅只有5万兵马,以一敌十,一般人早就无计可施了!但朱高炽没有放弃也没有投降。

朱高炽他可能是有些胖,但他可一点也不笨。

当时朱高炽趁着天寒地冻,连夜派人往城墙上浇水,水落成冰,当李景隆来到城墙下时,面对着滑溜溜的“琉璃”城墙,一时也是无从下手!

当时朱棣正从宁王那里“骗”取朵颜三卫,朱高炽的防守,给朱棣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等到朱棣带着的朵颜三卫从背后杀来时,李景隆来不及撤退只能被打的抱头鼠窜。

李景隆战败之后,文臣方孝孺给朱允炆献计,试图离间朱高炽与朱棣父子。

方孝孺建议让朱允炆先大张旗鼓的下旨册封朱高炽为燕王,并许诺只要朱高炽肯献出北京归顺朝廷,朱允炆就对朱高炽的一切过往既往不咎,还将由他来继承燕王之位。

方孝孺的离间计高明之处在于,不管朱高炽接受不接受朱允炆的册封,只要这件事被宣传出去,就有可能离间朱高炽与朱棣的父子之情。

如果此计能让朱高炽与朱棣父子之间产生内讧,那可就更好了!

不过朱高炽并没有中计,当时朱允炆的册封使者和诏书抵达北京后,朱高炽是连看都没看,直接让人把使者和没开封的诏书,一起打包送到了前线,把他们都交给了朱棣处置。

朱棣本来在朱高煦、朱高燧两兄弟的洗脑下差点就相信了,直到看到了朱高炽送过来那还没开封的诏书,才算是打消了怀疑。

在靖难之役中,正是因为朱高炽成功地镇守了朱棣的大本营北京没有被偷家。

才能让朱棣安心地带着朱高煦、朱高燧两儿子和其他将领大杀四方,而后勤补给都是由朱高炽负责提供的。

因此朱棣靖难之役能够成功,至少有朱高炽一半的功劳。

后来朱棣五次北伐蒙古,让朱高炽建国。

朱棣准备迁都北京,让朱高炽在南京监国。

朱高炽前前后后一共监国六次,累计监国十余年。

要知道朱棣在位总共才二十二年,朱高炽监国的时间几乎占据了朱棣在位时间的一半。

朱棣当皇帝的时候军权基本由他来掌控,而政权则一般都交给朱高炽来处理。

所以后世戏说朱棣是儿子朱高炽麾下的大将军专门负责带兵打仗这事。。。倒也不算是乱说,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别看朱高炽在位仅仅十个月,他实际执掌朝政的时间远远比在位的时间要长的多,朱棣打造的永乐盛世少说也有朱高炽一半的功绩。

朱高炽在监国时期就是政绩斐然,他在监国期间赈济灾民、开垦荒地、修筑堤坝、解决漕运、在全国扩建粮仓为朱棣的北伐提供有力的补给保障,对永乐盛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为后来的仁宣之治奠定了的基础。

可以说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的形成都离不开朱高炽的努力。

《明史》中称朱高炽监国时期为: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最后一句的“朝无废事”是对朱高炽监国的最大认可,朱高炽当了二十年的太子,监了十年的国,最后却只当了一年的皇帝。

【明仁宗朱高炽_洪熙帝】心宽体胖——朱高炽偷偷冒了个泡连忙说道“我还是个孩子,你们吵架不要带上我啊!你说说你们哪个我惹得起啊?饶了我吧!我只是个三百斤的孩子而已啊!”

朱棣怒其不争“你看看你,畏畏缩缩的,一点都不像我的儿子,不怪我不喜欢你。

还是高煦比较像我,想当初靖难之役,高煦一马当先,屡立战功,这才像是我朱棣的儿子!”

当年朱棣以“靖难”为名,在北平正式举兵后。朱高炽被留守北平,朱高煦则跟随朱棣在外征战,常充前锋。

当初建文二年的白沟河之战,战况异常惨烈,朱棣连换了三匹战马,射光了三筒箭,手中的宝剑也被砍断,差点被朝廷军队的大将瞿能所伤。

是朱高煦在千钧一发之际率数千精锐骑兵赶来援,与朱棣合兵一处,才能打败南军,还在阵前斩杀了瞿能父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