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宗皇帝一听来了兴趣,忙道:“如何个借刀杀人法?”
贾似道便将调王坚去襄阳防范忽必烈,然后与蒙古人同谋共同商议除掉杨过的想法说了一遍。
因杨过是王坚女婿,家人皆在襄阳,故王坚调往襄阳,杨过必会跟去。那时就可利用蒙古人之手除去杨过,毕竟杨过不仅杀了几个蒙古王子还间接害死了蒙古皇帝,他们肯定也欲除之而后快。
贾似道这点倒是说的没错,忽必烈从很早之时就想要了杨过的命,此时更是恨之入骨,蒙古大好形势就被他一人破坏,现在蒙古军中谈杨过而色变,杨过已经成了蒙古兵的心魔。
理宗皇帝听贾似道的话瞬时茅塞顿开,他赶忙拟好圣旨,让信使分别发出,一封当然是给王坚,另一封确是给忽必烈。
蜀中大营内,王坚此时正愁眉不展,他心中异常愤怒,十分不解,为何朝廷对蜀地如此大捷置若罔闻,所赏赐的奖励更是少得可怜。
他暗想,难道官家真的不怕寒了蜀中军民和参战义士的心吗?
王坚想到这里,眼中含泪,为那些死去的烈士们不值。
他不禁在想,为这样的朝廷卖命究竟值不值?
还没等他感慨多久,一纸调令传来,又让王坚重回襄阳镇守。
王坚这些年一直都是蜀地襄阳之间来回跑。
现在蜀地之患已彻底解除,只有襄阳和京湖地区吃紧,调王坚去襄阳也在意料之中。
第二日,王坚带了一些亲兵,就轻装简行的离蜀返襄。
杨过此时并不在蜀地,早在战争结束后他就离开了蜀地,返回了襄阳。
何紫衣却没有和杨过一同回襄阳,她直接带着明教五行旗弟子返回光明顶了,杨过也没有挽留,他也不知道以什么理由挽留。
回到襄阳后,杨过就又开始了他的没羞没臊的生活。
由于聚少离多,他的几个女人只有王安如成功怀孕,其他的虽同房数次,但都没幸运命中。
黄蓉就不止一次催促郭芙赶紧要孩子,毕竟都是二十岁的人了,趁着年轻才好要。
郭芙每次都很无奈,又不是她不想要,杨过每次回来后,都急匆匆就离开,同房次数少得可怜,能要到才怪。
没过几天,王坚就回到襄阳,特地回了一趟襄阳王家府邸。
这一夜,郭府众人和留在襄阳的众武林名宿如周伯通和洪七公等皆相聚在王坚府邸,众人皆诉说着杨过在蜀中的英勇事迹,说得杨过都不好意思。
众女听到自家男人如此英勇无畏,立下如此功勋却不求回报,在敬佩之余也有一些不甘。
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襄阳形势急转直下,忽必烈不愧是枭雄之资,他没有趁着蒙哥薨逝而返回蒙古争夺皇位,而是收拢重兵,准备给襄阳雷霆一击,目的就是不给大宋喘息之机。
他深知,回去夺位固然重要,但那必是旷日持久之争,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自我消耗,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宋早已获得喘息之机,这是忽必烈不想看到的。
就在杨过与守城军民一起紧锣密鼓的准备守城物资和器械时,郭芙赶来告知杨过王安如不见了。
杨过听到这一消息,第一反应是郭芙在和他开玩笑,但见郭芙眼中全是担忧,不像作假,便如五雷轰顶般愣在原地。
待回过神后杨过急忙回到郭府,见府中众人全都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便询问众人王安如去向,众人皆是不知。
杨过自已亦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
他急忙赶往军中,将这一消息告知王坚,想让他发动军队寻找王安如下落。
王坚见杨过到来,确是眉眼低垂,眼眶红润,显然早就知道这事。
杨过也没多想,忙道:“岳父咱们得发动军队,尽早以郭府为圆心拉网式搜寻,以防安如被别有用心之人胁迫。”
王坚听后叹息一声,什么也没说,将一封信交给杨过,就重重坐于主座上,仿佛被抽干了所有力气。
杨过接过信一看,心顿时一抽,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这封信竟是忽必烈亲笔所写,信中所言即是,王安如现在蒙古人手中,要求杨过单人去蒙古大营。
不然将当着襄阳军民的面,将王安如砍头示众,到时一尸两命就只能怪杨过一人,与其他人无尤。
杨过看过信,面如死灰,在这必死之局,他别无选择,只能只身去蒙营。
杨过丢下信,向王坚抱拳道:“岳父大人珍重,杨过去了。”
王坚听后顿时泪如雨下,一边是自已亲女,一边是大宋军民心中的定海神针,他必须作出取舍。
蒙古之所以作出此等下作的行为,正是因为惧怕杨过在大宋军民心中的影响力。
王坚见杨过已抱了必死的决心,咬了咬牙道:“过儿,你不能去,襄阳不能没有你,就算你去了只怕也救不回安如。”
杨过听王坚如此说,满脸的不敢置信,转念一想,他又释然,王坚不一直都是这样一个心怀忠义,大公无私之人。
杨过低着头,沉声道:“岳父不必再劝,过儿心意已决,这一趟,我是无论如何都要去的。”
王坚见说服不了杨过,又想着女儿挺着个大肚子,在蒙营不知要受什么虐待,顿时悲从中来,呜呜哭出声来,一个钢铁般意志的将军,竟也有脆弱的时候。
杨过安慰道:“岳父莫哭,徒叫人笑话,过儿拜托您一件事,务必调查清楚,此事是何人谋划,何人操作的?一般人可进不了郭府,更不可能毫无声息带走安如。”
王坚一听,已知杨过所言之意,点了点头,道:“岳父一定彻查此事,将这人剥皮拆骨。”
杨过嗯了一声,抬腿往外走去,在出帐前又转头对王坚道:“帮我跟她们说声对不起。”而后头也不回策马向城门口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