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TXT > 第34章 银钱(第2页)

第34章 银钱(第2页)

李氏倒抽一口冷气,脱口而出,道“这么少”亏她还以为家里有很多银钱呢。

“弟妹,这不算少了,这是我们从栓子四岁读书那一年开始攒的,现在已经过去七年多,中途田地没增加,家里就多了两口人和一头牛,现在还在县城附近买了三亩荒地,把卖方子的钱给花光了。”小陈氏算了算,道,“娘,栓子前不久还拿了1o两银子去县学,他两次考试一共花了16两银子,对吗”

老陈氏赞许地点点头,道“就是这样的,相当于我们一年才攒了7两银子,不过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其他人暗自算了算,脸上忍不住露出笑容,不过一想到现在正是要用钱的时候,眉头就皱了起来。

“明年栓子去郡城要花费多少”顾季山问道。

顾青云一想到要走三天三夜的路就头疼,只希望在他们去郡城前就有船可以坐才好,他把早已经算好的数字报出来,道“上次去府城咱们花了一两银子给商队,这次去郡城,那个路肯定不好走,而且还要提前去,那里的客栈肯定要价很贵,还有笔墨之类的,要用好一点,满打满算,可能都要2o两不止。”这还是少算的,郡城他们一个都没去过,也不知道那里的消费情况如何,现在也只是纸上谈兵。

问了别人可能也不太准确,毕竟到时他们应该会住在考场附近的,物价相对要贵一点。经过府试,他已经知道离考场越近就越贵的道理。

“我这次去工地干活有12oo文的收入。”顾青云补充说道。

“你那个钱就自己留着买纸,今天还买什么肉和糖,都把那两个小泥猴惯坏了。”老陈氏埋怨道,“有钱还不如买点好吃的补补身子,你读书费脑,那么辛苦。”

“没事的,奶奶,花不了多少文钱。”

本章节

最后大家决定把25两银子扣下来留给顾青云去赶考,不能动用,其他的就拿去盖房子,不过剩下的26两银子最多能盖靠近县城的那一亩地,因为在县城附近这里起码要盖青砖瓦房的,不能像家里一样,都是泥瓦房,看起来不够干净。

砖瓦房要花的钱肯定比泥瓦房多。

“盖房上梁用的木料都我准备好了,这个也可以省下一笔。”顾季山道,“明天我就去联系青砖坊和瓦片的作坊,看现在价格是多少。”

“向别人借钱吧,要不然先盖那一亩地的房子也行。”顾二河提议道。

于是大家都看向顾季山。

现在还能向谁借钱当然是顾伯山了,谁让当年的顾伯山娶的媳妇是财主的女儿,虽然逃荒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没带,但老陈氏曾经偷偷说过,那些金银饰什么的一定带上了。而且这些年顾伯山家里没生什么事,家里有二十亩田地,肯定会存下一笔银子的。

所以按道理顾伯山家里是比他们家好过,只是亲兄弟之间其实要张口借钱也是比较难的,毕竟大家都各有各的难处,外人看来一切都好,但实际上可能人家有自己的艰难呢

而且两家早已经分家,不能理所当然地要求别人一定借给自己。

顾季山只是抽着烟不说话。

顾青云见自己回来的目的达到了,后面的自有爷爷他们担着,自己就默默地回房练字去了。

晚上当顾青云听到小陈氏要用大姐的聘礼给自己读书时,他觉得心情很是复杂。

“娘,这不行,现在何家给聘礼了,我们哪能全部截留呢嫁妆是女人一辈子的事,我们反而应该给大姐多点嫁妆,这样她在婆家才能挺直腰杆做人。”顾青云猛地摇头道,“反正我不同意,被同窗知道了,别人会笑死我的,说我家是卖女儿的,那样我就在他们面前就抬不起头来了。”

“真的”小陈氏很是怀疑,狐疑地说道,“千百年来,乡下都是这样嫁女儿的,怎么就独独我们不行反正我又不打算都扣下,公中还是会给一部分嫁妆的,这样都比村里的很多女娃好多了,她们出嫁的时候,很多人就身上一套新衣服,一个包袱就跟着走了。”

本章节

顾青云深吸一口气,提醒自己不要生气,就拉着小陈氏坐下来,柔声道“娘,他们和我们一样吗我们即将改换门庭,读书人对名声是很看重的,这事您就听我的,咱们不仅不扣大姐的聘礼,还会再多加点嫁妆进去,这样才能让何家觉得我们家为人厚道,对女儿好,是个和善的,其他人才更乐乐意和我们交往。”

说着他就细细地解释了一遍,力求让小陈氏明白好名声的重要性。

“我当然明白好名声重要,可是在乡下这种地方而且人人都做得,我就做不得”小陈氏很是费解,当初她嫁过来的时候同样没多少嫁妆,还不是一样过了大半辈子顾家这边也没说什么呀。

她把这话说了。

“哎呀,娘,你们那是老黄历了,姐姐这次是嫁到镇上,肯定和嫁到别的村子不同,反正娘你先去打听一下何家大嫂的嫁妆,然后对比别人的嫁妆来准备。”顾青云最后只能如此说道。当然,肯定是要按照自身的能力来准备。

不知道他娘是怎么想的,反正她点头同意了,让顾青云松了一口气。

“你呀,从小就爱操心,这种事都管,你好好读书才是正经,你大姐也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我会亏待她吗”小陈氏点点他的额头,神情很是疼爱。

顾青云也只能咧嘴笑笑,看来这次回家是回对了。

第二天顾青云又去找他爹谈了一次。

回到县学后,顾青云除了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抄书,其他时候都在认真学习,这其中,何谦竹、赵文轩和方子茗都给他很大的帮助。

每次他学得很心烦的时候,一看到他们还在孜孜不倦,就感觉受到了鼓励。

再针对自己对经义理解不透彻的问题,顾青云还特意请教了方子茗。

本章节

方子茗故意出了一道题考他,等顾青云做出来后,他仔细看了看,沉吟了一会,就说道“经书有汉晋旧注、唐人义疏和朱熹注解等等,你之所以答题很慢,是不是不知道该选择哪一种”

顾青云一听,忙不迭地点头,道“是的,就是这个问题,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理解,前面的大师们有时候连句读都不同,答题的时候你让我选择哪个才好”这对以前做题几乎都有标准答案的人来说,真的会有选择困难症的。

“哈哈,这个就看朝廷推崇哪一种注解了,我爹说现在是新朝,这方面朝廷还没有表现出偏向,大家还在摸索呢,朝堂上的大人们也争得厉害。所以我们考试的时候就要知道主考官推崇的是哪一派的经注,当然,有些时候你只要能答得出来,主考官即使不合他意,也会酌情给分的,毕竟不是他一个人阅卷。对于这个我也帮不了你,因为我也在学习的阶段。”

虽然方子茗如此说,但顾青云还是很感激他对自己的帮助。

“建议你多读一点书,像说文、尔雅,还有子学、史学,也要多了解一下。”

顾青云一囧,这个四书五经已经把他坑苦了,其他的书他之前是没遇到,在县学总算碰到了,可是时间也来不及了,只能草草看一遍,重点还是巩固之前的知识。

子学老子、庄子、韩非子、荀子,听说过几乎都没看过,史学更不用说了,只看过一点前朝的历史,其他的就是前世遗留下来的零星知识了。

而且这些夫子们都不建议他们看,说等考上秀才再学比较好,现在学会加重他们的负担,院试也几乎不出这里面的内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