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明净狐疑道:“太傅不会吧。那哥哥不是就没法知道自己文章的好坏了么?”
叶息矜朝她笑笑:“公主不用担心。我自有好办法。到时文章上不署我的名字,只推说是别人做的。看文章的人就不知道了呀!那时我就能知道自己的真正水准了。这个办法可好?净儿可别替我泄露出去哦。”
叶明净拍手而笑:“果然好办法。哥哥放心,我不会告密的。”
承庆帝听闻笑声,眼睛转了过来:“说什么有趣的呢?这么高兴。”
叶明净眨了眨眼睛:“息矜哥哥在和我讲有趣的事。”
正在和承庆帝说话的贤妃听着就笑了:“可见五公主还是喜欢哥哥的。平日里和炫儿也是这般说的热热闹闹。”
承庆帝点头:“净儿没有兄弟姐妹,的确孤单了些。”说完后,看向叶息矜的目光就少了几分生疏。
新年钟声敲响,夜宴散去。
叶明净回到芳菲殿,洗漱完后打着呵欠钻进被子。
等到第二天睡足了觉醒来,她想了想昨晚的谈话,心里总觉得有点儿怪。
叶息矜的话里有三层意思。
第一,他很挂念家中妻小,并且和家人感情很好。
第二,他不是别有目的来京城的,他来这里是为了见识一下春闱。
给名家点评,把握自己的真实水准。
好像没什么问题啊?她想想又笑了一下。
也许人家真的就没别的用意呢?不是人人都想当皇帝的。她再这样杯弓蛇影下去,估计都要变成精神病了。还是少想些为妙。
对了,还有一件。叶息矜一直称呼她为“公主”。
科举
叶息矜提到了春闱,倒是勾起了叶明净的好奇心。她一直知道科举制度是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寒门子弟向上进阶的天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对科举成功者最精辟的解释。来到夏朝以后,她倒是经常可以听到什么某人出任某地的学政、某人曾担任哪届主考。又是谁谁是好多官员的座师等等。这些信息都牵扯到一个主题:科举。
正月十五之后,上书房恢复了课程。叶明净便问廖太傅,春闱到底是什么样子?
这个问题一出,白发的老太傅立刻眼神一亮,好似吃了千年人参一般精神抖擞起来。他激动的道:“是了,今年是春闱之年,会试、殿试在即。我朝又将出状元、榜眼、探花……人才济济,汇聚一堂。实乃饕餮盛宴啊”
孙承和闷着脑袋转身与江涵小声嘀咕:“谁不知道他是状元出身来着。”
江涵忍住笑:“小和,你是妒忌吧。你能考个状元吗?”
孙承和把头一昂:“太傅是文状元,小爷要考就考武状元。”
江涵瞥了他一眼:“小和,不管考娜个状元都是要先考秀才的,你打算什么时候考秀才?”
孙承和愣了愣,然后立刻回头。等廖其珍口若悬河的讲述完科考是多么神圣、多么庄严、多么重要后,举手请求发言。
廖其珍问他:“有何不解?”
孙承和道:“太傅,学生想问。若是我等想考秀才,可能考中?”
廖其珍眼珠子差点没掉出来:“你?你要考秀才?”语气不可置信到极点。
孙承和理直气壮的反问:“我读了这么些年书,怎么不能考秀才了?”
廖其珍被他这一问,倒是笑了:“有志气。我辈读书人当是如此。不过,这童生试虽说只需熟读四书五经即可,却也不是那么容易考的。你读了这几年书,底子倒也有些。若是真想考秀才,我倒是可以替你规划规划。”
这回轮到孙承和吃惊了:“真的我,我真的能考?太,太傅愿意教我?”
廖其珍摸摸胡子,笑道:“周太祖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既为你师,你有心上进,我当全力辅佐。怎么?你信不过我?”
“信,信”孙承和头点的像小鸡吃米,然后犹豫的问:“太傅,我真能考上吗?”
廖其珍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我教了你这些年,平日布置的功课你都能完成。四书五经也通背了不少。举人是别想了,秀才还不至于考不上。只是你还需好好用功个几年方可。”
孙承和大喜,举人他当然是考武举了,文科乡试和他有什么关系。眨眼间,他好似看见自己穿上了武状元喜服,萧曼一脸崇拜,萧炫大吃一惊。哥哥们都瞪圆了眼睛,父亲再也不敢打他……
他呵呵的傻笑:“多谢太傅。承和一定用心读书。”
廖其珍点点头,考个秀才就如此满足,其人倒是赤子之心。然后眼睛向其余几人溜了一圈。
江涵第二个起身,行礼道:“太傅,学生也想一试。”
薛凝之第三个起立,同样行礼:“学生薛凝之同有此意,还望太傅费心。”
廖太傅一脸欣慰。
齐靖郁郁寡欢的坐在座位上,他是景乡侯的独生子,没有参加科考的资格。
叶明净不明白他的沮丧,在她看来,孙承和等人的举动十分令人费解。这就好比这几人有了保送一流名校的资格,却还争着要参加高考一般。简直莫名其妙。齐靖的态度更奇怪,又不是不让他上大学,不过是不能参加高考罢了。有什么好丧气的?
只见廖太傅在那里欣慰的感叹:“你等皆出生勋贵之家,有此志气实属难得。若能搏个正经出身,日后在朝堂之上,说话就有底气,不至让人看轻了去……”
听了这番话,叶明净这才明白,朝堂上还有这样的说法。心中暗惊,难怪科举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