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西岭书院的掌事今日送来了上月的账册。”侍女清低眉顺眼地奉上账册,打断了简诺的思绪。
侍女樱松了口气,朝侍女清讨好的笑了笑。待看到侍女清手中厚厚的账册,不禁头皮有些麻,自觉的退后几步让出位置。
简诺叹了口气,决定暂时放下这些疑问,先专注于眼前的工作。接过侍女清手中的账册,仔细的核查一遍后,满意的点点头。
现今承仙宫的财务管理与记账系统上,不同于大汉王朝当时普遍采用的单一流向或简单分类的记账方式。
而是独创性地采用了一种极为精密且高效的“一借一贷”记账法,每一笔支出,必须要有对应的收入!
如此一目了然的账本,连门外汉也能通过翻阅承仙宫的账本,轻松理解每一笔交易的来龙去脉。
天知道,简诺当年捧着流水账记账的账本,看到那厚厚的没有分类的账本,是什么感觉!
为了自己的一头秀着想,简诺在承仙宫提出了“一借一贷”记账法。
在初期实施阶段,“一借一贷”记账法确实显得颇为繁复,毕竟每一笔资金的流入流出,都需要同时记录“借”与“贷”两个方面。
看似是做了重复工作,实则是在为日后的清晰明了打下坚实的基础。
每笔钱怎么来的怎么用的,还剩多少,一目了然、无比清晰!
当年大农令偶然得知承仙宫的新式记账法后,现了这种记账方式的妙处,还特意让其下属五大令、丞前来承仙宫求教。
恃才傲物的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令、丞们怀着满肚牢骚来到承仙宫,不屑的表情也只有在面对简诺时才收敛起来。
当他们学会之后现,以前2o多人用时一个多月的账目,在使用新式记账法后,只需短短两个时辰就能完成!
那一脸震惊的表情至今仍被承仙宫众人所津津乐道。
简诺回想起以往,忍不住扬起嘴角,看着手中的账册,心里默算着金额。
其实对于西岭书院如今一年比一年巨大的开销,她心里比谁都清楚,但也并没有太当回事儿。
毕竟当初决定开办这家书院的时候,她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就她当下的经济状况而言,完全有能力承担起这一笔笔开销。现今看到账目上明确的开支数目,简诺不在意的提笔签字。
想到年关将至,对于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学生们,又增加了一系列“奖学金”计划,洋洋洒洒的写满了一页纸张。
“书院的老师们的年礼也比往年加厚一成,教学优异的老师的年礼再额外增加一成。”
侍女清惊讶道:“这样算起来的话,书院里教学优异的老师们的年俸,足可比肩博士了!”
“就是一般的老师的年俸,也比一般的大县县丞、县尉的年俸都要高了。。。。。。”
看着情绪不再低落的公主,侍女樱不禁感慨,怪不得人家能成为公主身边除傅母瑶之外的第一人呢!
想到侍女清的幼弟明年就能从西岭书院毕业,忍不住感慨她的好运道!
侍女樱心里默默盘算着,听长兄说自家的侄子聪慧,不知来年能不能考进西岭书院,不求乙字班,若是能入丙字班也能有番造化。。。。。。
“公主也太优待他们了。。。。。。”
确实!谁说不是呢?侍女樱觉得侍女清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看到侍女清有些肉痛的表情,简诺乐不可支。
在傅母瑶的影响下,承仙宫的侍女们,尤其是贴身服侍的几名侍女都多多少少染上“精打细算”的好习惯。
侍女清看到的是承仙宫源源不断的付出,有些心疼在所难免。
在简诺看来,金钱不过是一种外在的物质财富而已,人活着的时候带不来它,死了也无法将其带走,因此又何必要如此执着于它呢?
当然,简诺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想法和观念,也正是因为她现在可是有着丰厚的家底作为支撑。
她不但有矿,与少府合作的那些项目,如今已经逐渐开始产生巨大的收益了。
这些项目就像是一群会下金蛋的母鸡一样,源源不断地为她带来财富和利益。
更何况,去年景帝从西岭书院破格提拔了一个良家子成为太子侍读之后,西岭书院便名声大噪起来。
这个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传遍了整个京城,甚至连其他郡县也都有所耳闻。
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这是景帝对人才的重视和不拘一格的选拔方式。
而另一些人则觉得景帝此举太过冒险,毕竟良家子的身份背景并不如世家子弟那样显赫。
还有人在暗忖着承仙宫在天子心中的份量。
但无论如何,西岭书院因此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毕竟太子身边的人,那可会是未来大汉政坛上面不可忽视的力量啊!
众所周知,作为太子的侍从和老师,他们与太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影响到太子的思想和决策。
一旦太子登上皇位,这些人将有机会参与国家大事,并有可能被委以重任。
总之,随着景帝从西岭书院破格提拔了一个良家子成为太子侍读之后,西岭书院的地位和声誉也随之水涨船高。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渴望进入这所书院学习,而对于那些已经在这里求学的学生们来说,则更加坚定了他们追求卓越的信念和决心。
那些为了讨好她而向她献殷勤、为了巴结她而给她送礼的人,或许还有那些真心想要为大汉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力量的人们都纷纷慷慨解囊。
他们或是拿出了自己的积蓄,或是四处奔走为书院拉来赞助,又或者直接以个人名义捐款捐物。
现今的西岭书院可以底气十足的说:今非昔比,咱不差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