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妃被宣进宫,皇后问:“她一个不能生的,你真打算让她当世子妃?”
晋王妃很无辜:“父皇下令,臣妾不敢违抗。”
“你去请皇上收回旨意啊,十七郎那么好的孩子,你忍心让他没有嫡子?”
晋王妃心想,在皇室,嫡不嫡子的有什么关系?晋王出生时,也不是嫡子,那时昭仁皇后还在,太子才是嫡子,昭仁皇后殁了之后,这位又生了宁王,先太子又体弱多病,这才封为皇后,所以,就算李轻颜不能生,侧妃或者侍妾生了,记在她名下就是,前头那么多人都是这么干的,又不是稀罕事。
当然她只在心里想想,不敢明说,只恭顺听着。
皇后最不喜晋王妃总一副你急她不急的死样子,天塌下来也是这样,不操心不主动也不拔尖,真不知道自个儿那长子喜欢她什么,而且她还同李家走得近,是不是李家有什么妖风传染给她了。
见晋王妃没动静,皇后气得不行,又拿这个儿媳没办法,拍着桌子道:“总之,本宫不能让那姓李的贱人害了阿昱,你想法子让这桩婚事黄了,不然,你晓得本宫的手段!”
当然晓得!
当初皇后看中的晋王妃并不是自己,而是林家一个庶女,为了林家,皇后不惜让那个庶女记在林相的名下,太后极力反对,非要给晋王娶卢家女,卢家也是五姓七家之一,晋王妃又是嫡出,家世比林家不知强了多少,而晋王也很满意她,最后她如愿嫁给了晋王,林家那庶女成了侧妃,却在生头胎时难产而亡。
这是那庶女的命,晋王妃自问自己对得起天地良心,并没有加害过她,可皇后却总说是自己害死了林侧妃。
这些年,婆媳二人处成了宿敌,皇后拿拿婆婆的派头给晋王妃使绊子找茬头,装病侍疾这招用得飞溜,再不就是找一点小错就处罚,不是掌嘴就是跪抄经书。
有一次还在雨中罚跪一两个时辰,回去后就病倒了,差点没要了晋王妃的命,后来晋王妃也想明白了,不管皇后说什么,她都不顶嘴,不反对也不赞成,唯唯诺诺的,事情该怎么还是怎么,按自己的想法办,皇后一动心要搓磨她,她也装病或者找晋王哭,晋王自然知道自家亲娘的尿性,以前晋王妃傻呼呼的挨打受罚都自个受着,从不让他知道,怕他为难。
世家出身的女儿从小就被教导要顺从,逆来顺受,不能挑拨公婆与相公的感情,要贤良大度知进退,总之用李轻颜的话说就是做圣母,天下人可负你,你不可负天下人。
经过一场大病,在阎王殿里走过一遭后,晋王妃悟了,阿颜说的,人家打过来,你还把你送过去怕人打不着,那是蠢,人家打过来,你反打回去,还让她无话可说,那才是手段。
所以,后来皇后再滋事寻隙,她便曝料,反正皇后的黑料多得不胜枚举,选择性曝两条让关健人知道,皇后忙着遮掩粉饰,就没那么多时间来烦她,再不就是装傻,装完傻后到晋王跟前装柔弱,哭叽叽的只说自己不好,自己没顺着皇后让母后生气,应该由着母后打她出气,或者该去跪大太阳底下云云。
那次她受罚大病晋王也是吓着了的,赵鸿昱更是调查前因后果找到人证物证闹到了皇帝跟前,有晋王和儿子撑腰,晋王妃的底气也厚实多了,不再怕皇后。
所以……
“好,臣妾这就去向皇上禀报母后的意思。”晋王妃恭顺道。
“你胡说什么?什么本宫的意思,是你的意思!”皇后怒道。
“好,母后说是臣妾的意思,那就是臣妾的意思。”晋王妃说完行礼退出。
然后从坤宁宫直接去了太和殿,在殿外跪下。
皇帝正在太和殿与朝臣们议事,小太监看见晋王妃跪在殿外,忙去禀报祥福,祥福急了,大殿上,林相正与李太傅为淮南赈灾之事争得面红耳赤。
林相不相信所谓的保利行能一口气拿出三百万两银子及粮食布匹等财物,说要保利行立即提供现银,先入国库,再提款赈灾。
李老太爷则说淮南灾情紧急,已有百被饿死、有些成为流民正向京城流亡,南方雨季就要到来,阴雨连绵之下,会滋生疫病,到时候,会造成更大的损害,在淮南本地的保利行提取现银施救更切实际。
林相又说起贪没之事,要换掉李承谨。
李老太爷就说自己的孙子没贪没,不担这污名,于是,由赈灾又扯到了李家家风人品,扯到赵鸿昱的婚事,扯到两人的孙女,越扯越远越扯越不像话。
其他朝臣们劝架,一个不好也被扯进事非,一下子分为两派,大家一起吵,面红耳赤的,皇帝坐在上头老实在在地看热闹。
“你那孙女不能生,凭什么是正妃?还是个二嫁女,根本配不上正妃之位。”
林相此话一出,朝堂突然安静了。
林相家世不显,与老太爷乃同科进士,当年并非他文章更好,而是长了张人神共愤的俊俏脸,被秦国公看中,在下榜之日被拉去当了东床快婿,秦国公在朝中地位甚高,其族中出过两任皇后,一位太后,自己又是领兵打仗的好手,还有一点,秦公国曾助力当今之位登基,有从龙之功。
攀上秦国公,林相的仕途一路绿灯,可用平步青云来形容,他自己也有能力,善经营,很会揣测圣心,不管对错,只看皇帝喜不喜欢。
皇帝用起来特别顺手又合心,他又把亲妹妹送进东宫,由小小的侍妾成为了皇后。
林家也因林相和皇后而日渐壮大。
可不管他权势多大,官威多隆,在大殿之上,用市井之言轻侮一个女子,实在不合身份,有辱斯文。
李轻颜的正妃之位是皇帝钦点的,李老太爷了解李轻颜的心意,知她不愿意嫁进皇室。
冷笑一声,老太爷一撩官袍跪下,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