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哪位女性引起婚纱风潮 > 第二章 投机倒把(第1页)

第二章 投机倒把(第1页)

“老娘诶,现在都改开了,农村分田到户,城里也允许个人做买卖,咱就卖点儿山货算啥投机倒把啊,你就别担心了。”

秦川知道母亲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毕竟改开才开始,很多地方还在摸索中,到处都在抓投机倒把呢。

同样的,这也是一个“大胆”的时代。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但凡有胆子下海经商的,只要运气不太差,基本都能赚到钱,这是时代的红利,秦川没理由错过。

何况家里人一个个面黄肌瘦的,明显的营养不良,不去拼一把,恐怕还要重蹈上辈子的悲剧。

见母亲还要磨牙,秦川赶紧岔开话题,“对了,还有个事情跟你们商量下,咱家种香菇咋样?”

“啥玩意?”秦大河愣了一下。

见过种菜、种花、种水果的,就没见过谁种香菇的,这玩意连个种子都没有,不都是天生地养的吗?

“种香菇。”

秦川重复了一遍,说道:“宋朝那会,江浙那边就有人种香菇了,现代人又改良了方法,产量高着呢,我在书上看过,一个十几平米的棚子就能长几百斤呢。”

“真能种?”秦大河皱了皱眉头。

“方法我都记着呢,咱家不是分了块山地,搭棚子的木头都是现成的,直接在山脚下盖棚子就行。”

见父亲还在纠结,秦川故意刺激道:“大姐、我和老三上学都要住宿,幺妹儿明年也要上小学,咱家这点收入肯定撑不住,不如试一下,左右不过几个钱。”

“那就试试,要起几个棚子?”秦大河拿出烟袋,卷了根烟,吸了好几口才缓缓点头。

老大、老二上高中,老三上初中,都是要住宿的,除了学费,还得给生活费,对农村家庭来说,可不是什么小钱。

就地里那点儿收入,根本供不起五个孩子上学。

真要像大儿子说的那样,起个棚子就有几百斤香菇,孩子们上学就不用愁了。

“起五个吧,等播完种,把大姑和二叔家都喊来帮忙。”

秦川二叔家离着近,也就百来米,大姑嫁到隔壁村,也就两公里的距离,趁着农闲,刚好可以请来帮忙。

“就这么定了!”

张秀芬爽利地拍板,接过话茬道:“小川,你说说这香菇要怎么种,都要准备哪些东西?”

种香菇是精细活儿,搭棚子、培育菌种、制作菌棒,还有后期的管理,处处都要留神,比种田麻烦了不止一星半点。

秦川上辈子经营过农庄,里边就有蘑菇棚,种植经验丰富,能把细节讲得明明白白的,倒是能让父母心里有底,就是把费用一合计,全家都皱起了眉头。

要一百多呢!

“回头找人借一些吧。”张秀芬咬了咬牙应了下来,这家都穷成这样了,不拼怎么行,再这样下去,大闺女怕是要辍学了。

商量好了,一家人开始吃晚饭,不出意外的,主食又是地瓜粥,秦川看到这玩意就反胃,上辈子吃了十几年,早就吃伤了,大学毕业后,他就不愿意碰这东西了。

三两口把粥喝完,秦川早早就上床睡觉。

这年头没电视、没手机,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一到夜里除了夫妻间那点儿破事儿,真没事可做。

大概四点多钟,秦川就起床了,把老三秦明一起喊上,把马蹄笋跟蘑菇分成两份,哥俩分着背,一人三十来斤,倒也不重。

趁着夜色,拿着手电,哥俩悄默默地出了村子,毕竟是要去卖东西,还是要小心些,真搞出动静,被人举报了也是麻烦。

小河村地处“县郊”,距离县城不过五公里,哥俩一路上停停歇歇,六点多才赶到。这会的县城跟后世的镇子差不多,除了些筒子楼,更多的还是闽漳特有的夯土房。

秦川到集市时,原以为会冷清清的,没想到竟然有不少摊贩,看来这年头胆大的不止他一个,难怪有那么多人能乘着改开的东风一跃而起,成为人人羡慕的“万元户”。

摊贩看着不少,但敢公开叫卖也是没有的,大伙也都怕动静闹大的,上边下来抓人,都是悄默默的,只有客人上门了,才会小声地讨价还价。

秦川先去摸了一圈,打听了一下价格,心里就有底了,拿出备好的蛇皮袋铺开,把蘑菇跟马蹄笋铺开,没多久就有人过来,赶紧小声招呼:“大姐,看看蘑菇和马蹄笋,都新鲜着呢。”

“马蹄笋怎么卖?”

“剥好壳的,只留下新鲜的部位,整个都能吃,一毛钱一斤,有粮票、肉票的话,可以顶钱用。”

哥俩半夜就出门,这会肚子还饿着呢,想要在城里吃饭,光有钱还不行,没有粮票、肉票,怕是会被人轰出来。

秦川是农村户口,可没有粮票肉票,生产队时代都是赚工分,靠公分换口粮,赚不够公分就得饿肚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