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大美河山香烟 > 第十四章 蔗糖(第1页)

第十四章 蔗糖(第1页)

铁拐想到的,正是用青蔗熬制蔗糖。

初唐以前,中国还没有蔗糖,《礼记》在记载当时甜食时,说当时的甜食只有枣、栗、饴和蜜。

在中国历史上,蔗糖的初始形态是蔗浆,在《楚辞》和汉代的《郊祀歌》里出现了蔗浆一词,直到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面世,才详细记载有蔗浆调味的情况。

事实上,蔗糖要到了玄奘法师之后才出现。

在一些古籍中记载,蔗糖是从印度传来的珍贵特产;玄奘法师西行到印度求取佛经,在其著作中记载了印度人所食用的糖“石蜜”,玄奘法师归国后极大地推动了中印两国的交流,蔗糖也从印度大规模传入中国。

熬制蔗糖的工艺,其实非常简单。

只要将收割下来的甘蔗,经过切碎碾压,压出来的汁液去除泥土、纤维等杂质之后,以小火熬煮五六个小时,不断搅拌让水份慢慢的蒸掉,使糖的浓度逐渐增高,高浓度的糖浆,在冷却后会凝固成为固体块状的粗糖,就是红糖砖,也就是蔗糖。

这样的传统做法保持了甘蔗原本的营养,同时也使红糖带有一股类似焦糖的特殊风味。

制作过程中,熬煮的时间越久,红糖砖的颜色就越深,并使红糖呈现出不同深浅的红褐色。

铁刘氏寻到一处青蔗铺子后,娘俩便用卖红花的银钱,买了一大捆青蔗。

售卖青蔗的店家,姓向名远景,是怀城附近一个叫着锣鼓园的佃户,四十来岁。

向远景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名字却是颇有几分文仕之气。

这段时间青蔗上市,他在城里一户亲戚人家门口,随意搭了个棚子,卖起青蔗来。

隋朝的市卖之税极轻,摆市一天,只需十个五铢,极为便宜。

而且,隋唐市卖不像后世需要办理各种证件才能经营,不管你是什么出身,都可以摆市。

这主要是受到南北朝胡人贸易方式的影响,只要你老老实实的往税使的箩筐,扔足十个五铢,便没人找你麻烦。

看到铁刘氏母子来买青蔗,向远景笑呵呵问道:“小娘子买青蔗吗?我这里全是上好的青蔗,都是自家种的,给贵公子挑几根吧!”

向远景看到铁刘氏母子穿的破破烂烂,语言上倒是客气。

古代商人地位低,凡是做生意的,都以和为贵,说话很是小心周到。

铁刘氏怯怯的点点头,嗯了一声。

铁拐小大人似的问道:“老爷爷,你家青蔗甜吗?”

铁拐说的可爱,向远景笑道:“甜,小公子不信尝尝。”

铁拐道:“我没牙齿,嚼不动。”

向远景听后,哈哈大笑道:“小公子真是乖巧,倒是我老糊涂了;来,爷爷送你一根,让你娘亲帮你。”

见铁拐说话可爱,向远景也乐了,递了一根青蔗过去。

店家颇为大方,铁拐期待的问道:“老爷爷,你的青蔗,多少银钱?”

向远景道:“小公子还会商贾之事?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小娘子教的好啊!”

向远景以为都是铁刘氏提前教导孩子的说辞,于是继续道:“我的青蔗不贵,一个五铢买一斤,整个怀城最便宜的青蔗了。”

铁拐心里默默核算了一番:今天娘亲卖红花一共得七文钱,按照一个五铢一斤青蔗,只能买七十斤,还需要留些银钱买粮食,这价格太贵了。

铁拐思索一番后回道:“老爷爷,这样吧!我们买你最差的青蔗,全买走,就按一个五铢三斤,如何?”

向远景看到铁拐像模像样的思索、询价,大感神奇,一个一岁多的娃娃跟他正儿八经的谈生意,活了四五十岁,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向远景越的佩服起铁刘氏来,道:“小娘子,您真是教的好啊!”

铁拐催问道:“老爷爷,这价钱如何?”

向远景摇摇头,笑道:“老头子我的屁股本都要亏掉了,这样吧,小娘子,品相不好的一起卖,就收你一铢两斤。”

一老一少你来我往,最后以一铢两斤的价格达成交易。

铁刘氏母子足足买了八十斤青蔗,向远景还送了几斤,母子俩高高兴兴的背着青蔗回家了。

——————————————

快要走到城西门口时,迎面碰到两个微醺的醉汉。

二人正是怀城出了名的闲汉无赖,一个人称赖子,一个叫田二狗。

两人平时就在街上拉帮结派,逞凶斗狠,欺辱乡邻,看到铁刘氏母子形单影只,便调戏道:“小娘子,这是往哪里去啊?”

两人一边说,还一边向铁刘氏母子淫笑着逼近。

铁刘氏吓得连连后推,惊恐道:“你们要干嘛?”

“小娘子不用怕,我们帮你挑青蔗。”说着便要卸铁刘氏背上的青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