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一些历史名人 > 第二十章(第1页)

第二十章(第1页)

一阵欢快的乐声响起,将众人的目光又吸引了过去。

前面的压抑内容有点多,可能比较影响心情,为了照顾大家的情绪,我就不多说废话了,咱直接进入最可乐最激动人心的环节——大明十六帝那些事儿!

众所周知,咱大明十六帝啊,主打的就是一个个性鲜明、不同凡响!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干不出来的!

明朝皇帝们:这话怎么听着怪怪的?

其他朝代的人:有多不同凡响,说出来给我们听听?

首先第一位,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昵称朱八八,在位期间年号洪武。著名的乞丐皇帝,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的牛人!

虽然我们经常吐槽他开历史倒车,但人家本人其实是特别厉害的,毕竟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个由南向北完成大一统的皇帝,军事实力在一众皇帝里面绝对是佼佼者的存在。

明人:说得没错,我们太祖就是最厉害的!

“乞丐皇帝,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正在喝酒的刘邦对着光幕举杯,“确实是真英雄,乃公不如也!”

“唯一一个由南向北完成大一统的皇帝?”立志北伐的皇帝们均是满脸凝重。这话岂不是在说,他们的心愿并未达成?

唐末,幽云十六州分裂了出去,到北宋亡于金,北方完全由少数民族统治,接着又过了一百五十二年,南宋被蒙古攻破,南方也彻底告别汉人统治,然后中原大地上便有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政权——元朝。在元朝统治的这段时间里,汉文化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汉人也在四等人的等级制度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于是我们最靓的仔出现了,他举着“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旗帜,推翻了元朝的统治,重新建立了汉人王朝,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我很赞同一个观点——朱元璋最大的贡献,是复兴汉文化和礼仪,是恢复华夏衣冠,是将自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的长久分裂的南北方弥合到一起。我们可以来计算一下,从唐末到明初,中间隔了四百多年,从北宋末到明朝初,中间也隔了两百多年,而不管是两百多年还是四百多年,时间跨度都是极大的。我们常说时间能冲淡一切,试想如果没有朱元璋恢复华夏礼仪和衣冠,长时间生活在外族统治下的北方人可还会记得自己是汉人?答案是大概率不会。

这就是朱元璋的重要性。

-

“太祖千古!”

历代时空下,无数臣民如是呼喊道。

“复兴汉文化……”朱元璋眸光深沉。他真的完全做到了吗?想起前面说过的思想禁锢,他一直坚信的正确最终并没有导向他希望的方向。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朱元璋心头有些动摇,他想他应该可以做得更好。

-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心痛得仿佛要滴血:“到底是谁把朕的幽云十六州丢了?”

-

北宋·太祖时期

“怎么会两次都亡于外族之手?”赵匡胤不敢相信,大宋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

南宋·孝宗时期

“不会再记得自己是汉人吗?”赵昚脸色发白。

“不,他们还记得!”辛弃疾握住赵昚的手,“官家,现在为时尚早,一切都还来得及!我们北伐的意义,是接那些盼望王师的人回家,让他们不仅现在记得,以后也能一直记得自己是汉人。”

“幼安说得对。”赵昚回过神,眼神变得更加坚定,“现在还来的及,我们不能放弃!”

-

汉朝皇帝们:我们听到了什么?汉人?

“朕没听错吧?”刘彻抬眼看向卫青,想从自家大将军口中得到验证,“后世真的自称汉人?”

“是真的,陛下没听错。”卫青笑着回答。

“挺好的。”惊喜只是一瞬间,刘彻很快便又调整好心情,满脸严肃道,“这么一遭听下来,朕发现后世外患也同样十分严重,宋有金和蒙古,明有瓦剌,此消彼长,可见这虏患到底还是难以根除。”

“就算不能尽除,也必须要打。”霍去病道,“不打只会陷入被动,与其将主动权交给敌人,不如我们自己握在手中。”

朱元璋的文治武功啥的,太多不讲,我们只需要重点记住他废丞相、设锦衣卫、给儿子封王就行了,这仨对明朝后续的影响比较显著。

话说在朱元璋晚年呢,他最看重的儿子——懿文太子朱标先一步离世了,于是他只能重新选择继承人。大概是经过了千挑万选吧,他最终点中了朱标的二儿子朱允炆,也就是后来明朝的第二任皇帝建文帝。

为了让这个孙子坐稳皇位,朱元璋狠心把自己的老兄弟们都送去了地府,随后还手把手地教朱允炆怎么对待藩王。可以说是十分尽心尽力,且这个时候的朱允炆表现还是优秀的,于是呢老朱就放心的撒手人寰了。

接下来,就是建文帝的时代了。

-

明·洪武时期

“原来爹你是想立大侄子呀!”听到这里,朱樉心气顺了,他爹还是公平的,就算太子大哥没了,其他兄弟照样没有机会。

那朱棣岂不是坐实了是造反?朱棡开始幸灾乐祸:“咱们四弟还真是厉害!”同时,他也开始跃跃欲试,既然朱棣可以,那他是不是也可以?

朱元璋和朱棣都没说话,朱棣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朱元璋则是在思考朱允炆到底做了什么才能被朱棣推翻。

此时,在家里坐着看光幕的老兄弟们突然感到脖子一凉。

“太孙不行是他自己的问题,作甚要拿我们开刀?”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