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罗伯特麦基虚构艺术三部曲 > 译注(第2页)

译注(第2页)

注。

[29]他选故他在:套用“我思故我在”的句式和逻辑。

[30]苏菲的选择(SophiesChoice):美国作家威廉·斯泰伦于1979年出版的小说,讲述纳粹集中营一名波兰幸存者苏菲如何被迫在自己的幼小儿女之间做出选择,决定谁死谁活的故事。小说一经出版就成为了最畅销的书,并于1982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获得多项奥斯卡提名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梅丽尔·斯特里普)。本书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的重要作品,斯泰伦的代表作,并于1980年获得小说类美国国家图书奖。“苏菲的选择”一语遂成世界语汇中的成语典故,泛指两害必取其一的悲剧性选择。

[31]周六上午的卡通(Saturdaymcartoon):对美国动画电视节目的口语化泛指,因为美国的各大电视网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都会在周六上午播放动画节目,然后周日上午重播,时间一般是从上午八点一直到中午十二点。

[32]邦德系列电影:从1962年第一部詹姆斯·邦德影片问世,一直到2012年10月最后一部上映,该系列已经持续23部,总票房高达60亿美金,成为史上票房第二的系列影片(仅次于《哈利·波特》系列:77亿美元)。若考虑通胀因素,其总票房

则为史上最高,远超现在的100亿美金。据索尼公司确认,第24部暂名《邦德24》,也已经开始投拍,定于2015年11月6日上映。

[33]此处及上下文多处《哈姆雷特》引文译文均来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4月版《莎士比亚全集》朱生豪译本。

[34]首开(Opening):一部影片公开放映的开始。制片人和发行人通常要在影片首开之时举行一些特别活动,邀请导演和演员到场助阵。好莱坞影片首发之所以被称为“首开”缘起当年电影圈内流行的一个老说法:“电影就像降落伞——如果打不开,就得死。”

[35]汝必留最佳于最后(Thoushaltsavethebestforlast):仿《圣经》“十诫”句式,作者的此类幽默致敬在书中不乏其例,所以译文亦从其古拙文风。

[36]吉恩·福勒(GeneFowler(1890—1960)):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和剧作家。除新闻写作之外,其存世作品主要包括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十数部电影剧本以及二十多部传记和回忆录等各种图书。出自他口中或笔下的“名言”在美国文化中流传甚广,除麦基所引之外,还有一条关于写作的诙谐警句:“成为成功作家的最好办法,就是多读好作品,记住它,然

后忘记你所记住的出处。”其子小吉恩·福勒(1917—1998)也是好莱坞一位颇有成就的电影剪辑师和导演。

[37]华氏一百三十度:约合54。44摄氏度。

[38]俄狄浦斯王(OedipusRex):公元前5世纪索福克勒斯所著悲剧。亚里士多德在其《诗学》中认为,这是索福克勒斯最伟大的作品。在二十世纪,它在作者所写的诸多悲剧中是最受重视最受欢迎的一部。悲剧的主人公俄狄浦斯是底比斯的国王,他企图逃脱自己的宿命,却又轻率地朝自己的命运奔去。亚里士多德称此剧为悲剧形式的典范。

[39]法尔斯塔夫(Falstaff):在整个英国文学史中也许是最伟大和最著名的喜剧人物,对他性格的刻画完全出于莎士比亚的创新手法。在《亨利四世》上下篇中,他是放荡的化身,哈尔王子的忠实伙伴,用胆小、鲁莽和自私的寻常见解评论剧中的政治行动。在《亨利五世》一剧中,他的死写得十分感人,后来这个角色又在莎士比亚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一剧中出现。传说该剧是在伊丽莎白一世执政期间,根据女王授意而写,她想要看到法尔斯塔夫在一个剧中坠入情网。

[40]吉姆老爷(LordJim):J。康拉德1900年所著小说,主要刻画“帕特纳号”大副吉姆,他

看上去十分果敢,富有男子气概,却在一次船难中莫名其妙地弃船逃跑,致使八百名穆斯林朝圣者死于非命。

[41]希腊人卓尔巴(ZorbatheGreek):希腊作家卡赞扎基斯所著小说《阿勒克西·卓尔巴的一生》(1946)的译本。小说描写一个热情的希腊老农民,他对生活热爱,甚至在逆境中也是如此,与讲述者的胆怯形成对照。该作品于1964年被拍成电影。

[42]帕迪·查耶夫斯基:全名SidneyAaron“Paddy”Chayefsky(1923-1981),美国戏剧作家、银幕剧作家和小说作家,是史上唯一一个单独三获奥斯卡最佳编剧的人(其他三度得主伍迪·艾伦、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查尔斯·布拉克特和比利·怀尔德都是与人共享此荣)。

[43]福尔摩斯法官:全名OliverWendellHolmes,Jr。(1841-1935):美国法理学家,1902年到1932年任美国最高法院法官,1930年1月至2月任美国代理大法官。福尔摩斯直到90岁零309天才退休,是最高法院历史上最老的法官,其简洁精妙的言论在法律史上也是被引用最多的。

[44]同时保留并吃掉自己的蛋糕(Haveourcakeait

too):语出谚语“Youthaveyourcakeaittoo”。“保留”蛋糕则不能“吃掉”蛋糕,“吃掉”蛋糕便不能“保留”蛋糕,二者互斥,相当于中文谚语“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或“又当婊子又立牌坊”等,意谓“同时享有两种互不相容的好处”,犹如“鱼和熊掌”之兼得,但此语的逻辑含蕴却与上述中文典故不尽相同,所以译文保持原文表述。

[45]让·科克托:全名JeanMauriceEugèneClémentCocteau(1889-1963),另有译名“谷克多”或“考克托”,法国诗人、小说家、戏剧作家、设计师、银幕剧作家、画家和电影导演。小说处女作《阿拉丁的神灯》(1909),代表作《可怕的孩子们》(1929),电影代表作品有《诗人之血》(1930)、《可怕的父母们》(1948)、《美女与野兽》(1946)和《奥菲斯》(1949)。

[46]此处三个概念:author(作者、作家、创始者等),authority(权威、威信、影响力等),authenticity(真实性、可靠性、可信性、确实性等)共有一个词根,在词形上颇有关联,且词义颇为宽泛,很难用一个中

文词涵盖,故有此注,旨在令中文读者充分理解原作者的明确用意,作者选用这三个词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特点大做文章。

[47]感情:此处及上下文“感情”一词,亦涵盖“感觉”之义,并特指一部影片的文本特性(技术和美学的表象特征)给观众带来的比较强烈而持久的心理反应,即观众所获得的“总体感觉”,因此在好莱坞圈内被通称为影片的“基调”。而情感则是指观众对故事进展冲突转折的刺激所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本书原文所示,不是“快感”即是“痛感”。

[48]伊德(id):源出拉丁语,意为“它”。或译“私我”、“本我”。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与自我、超我一起构成人类人格的三个基本力量之一。参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9-16页。

[49]与人共乘:美国各大城市的高速公路都辟有一到两条“共乘车道”。一辆车上必须乘坐两到三人方能驶入此车道,因此该车道车流量相对较小,车速也因而更快。于是,家住同一社区的同事往往约定轮流共乘,以此躲过上下班的交通高峰期,并可以节省办公楼的车位费。

[50]富有表现力的时刻:银幕上一系列具有流动感和表现力的瞬间。

[51]同时性现象:参见CHAPTER11《犹在镜中》节拍#13说明。

[52

]此处出现的忒修斯、弥诺斯和弥诺陶洛斯均为希腊神话人物。弥诺斯是传说中的克里特统治者、主神宙斯和欧罗巴的儿子。他借助海神波塞冬之力取得克里特王位,娶太阳神赫利俄斯的女儿帕西淮为妻。后来波塞冬给他送来一头用作牺牲的白毛公牛。弥诺斯未杀公牛,把它饲养下来。为惩罚弥诺斯,波塞冬使帕西淮与公牛相爱。她和公牛所生的孩子即是半人半牛怪弥诺陶洛斯,被关在代达罗斯为弥诺斯修建的迷宫内。后来,弥诺斯的儿子安德洛格俄斯被雅典人杀死,弥诺斯为了报仇,要求雅典每年送童男童女各七名给弥诺陶洛斯吞食。到第三次献牲时,雅典英雄忒修斯自愿前往克里特,在弥诺斯的女儿阿里阿德涅的帮助下,把怪物杀死。

[53]或然性和必然性:参见本书第七章“故事的材质和能量”一节中有关“或然性和必然性”的论述。

[54]反面人物(antagonism):系反面人物的集合表达,实为包括反面人物在内的各种对抗力量的总和(参见下文)。因以人物为主,本章标题仍采用“反面人物”这一约定俗成的提法。

[55]战败狗(Underdog):即斗败了的狗,指处于劣势之人。

[56]埃佛勒斯峰(MountEverest):即珠穆朗玛峰。

[57]熏鯡鱼:典出英语成语

“drawaredherringacrossthetrail”,意指“以不相干的事情转移别人的注意力”。

[58]他们正把车往那儿挪:此处及本章下文多处所涉语言问题系英文特有,直译出来可供中文读者参考。如:“他们正把车往那儿挪”一句,原文之所以不妥是因为其中有三处无意押韵,“Theyremovingtheircaroverthere。”这是英语剧本行文之大忌。

[59]通篇不要使用“is”和“are”:英语是由“单词”构成的拼音文字,几乎每一个事物、动作和形象都有一个独立的词来指称;而中文是表意文字,因其构词方法的差别,对上述英文单词表达的动作,几乎找不到对等的中文单字。为使中文读者感觉其形象,特照搬英汉词典词条释义并保留原文以供参考。本章上下文多处所涉英语表达问题,从字面上而言都与汉语不太相关,译注亦作类似处理,以使中文读者把握其精髓。

[60]“hesheis”:英语一般现在时的常用表达法,指称一般存在的状况。

[61]奇奇和冲:片中两个人物的名字。

[62]齐本德尔(Chippendale):十八世纪英国家具设计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