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我的学生生活一年级 > 第三章 续11(第2页)

第三章 续11(第2页)

子云漂游四海间。

长老看见石头上书有四个大字“阿弥陀佛”,字迹似流云翻滚,如狂草龙腾。原来这山歌里藏着四个字,联起来就是:“和尚天子“。长老才知是明朝建文皇帝。马上派人追赶,建文和尚已经往云龙寺去了。后来,长老为了表示心中内疚,便请人在玉蟾山的石崖壁上,刻下高达数米的建文皇帝像,身边还站立了陪他晒经书的小沙弥。长老为此请人刻“建文像”。此像历时五百年,至今保存完好。

永洪说,建文帝的雕像,一直被寺僧一代一代保护了下来。成为建文帝在川南的遗迹。这尊石像历时五百年至今犹存。写经书的大石,后来就取名“晒经石”。晒经石说来也怪,石下有几坨石头垫着,山风一吹,它还在动哩!时间一长,大伙叫它“经石风动”,这一景观被誉为玉蟾山中八景之一。

五明和晓萍及永洪一家来到玉蟾山上虔诚地拜谒了千手观音菩萨。

五明一行人看到,千手观音像高5。6米,宽3。5米,长11米。是玉蟾山摩崖石刻造像的杰作。它有11个头,36只胳膊,两边有1ooo只手,每只手都拿着法器。而且,千手,仿佛孔雀打开了屏幕。一千只手意味着无限的法力,千只眼睛,无限的眼睛。每次观音会,川南的男女都会来这里参拜。千手观音旁边有许多小雕像,基本上都是明代的石雕,玉蟾山上的摩岩石刻大大小小有四百多尊,这些佛像大者数米,小者不满一尺。其中,最吸引人注目的是“千手观音”像。她有十一个头,三十六只大手,手中各执法器,身后密怖千手如孔雀开屏。每只手上刻有限暗,十分壮观。被人们视为鬼斧神工之作,叹为观止。然而石刻最精华的却是“梧道图”,在婆娑起鳔的菩提树下,坐着一少年,脸贴在膝盖上瞑想沉思,给人们以悟入禅机之感。反映的是净饭王的太子悉达多修行数年,在树下思念亲人的故事。石刻构图别致,造型优美,刻工十分精细,被佛学家、雕塑家称为玉蟾山佛像中一宝。据传,“千手观音”和“悟道图”是鲁班和他的徒弟赵巧修的。至今已有6oo多年的历史。

永洪说,玉蟾山上千手观音石雕像,还有一个传说,说的是很多很多年以前,玉蟾山上一无寺庙、二无佛像,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林海。林海中苍劲的松柏雄踞崖边,拔地而起的樟楠树耸立云端,山中有涧有泉,山顶奇峰挺拔,怪石嶙峋,四季鸟语花香,盎然成趣,可称得上蜀中一块宝地。有一年,观音去西天,在云头上看见这儿真像一块彩玉,嵌在碧绿丛中,是一处难得的修身养息的地方。观音便请工匠在这儿修座宝刹。请来的工匠却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要观音普渡众生,行善于天下;二是不能去学鸡叫,误了他为人间修桥铺路,三是对人要诚心,绝不能说假话。观音答应了工匠的三个条件,要他们在三月内完工。工匠说,“三月太长了,三天吧。”观音一听,真不敢相信三天能建造一座宝刹,决定叫善财童子在这儿当监工,看他们三天怎能完成。工匠是个心细人,暗想,你还派了个人来监视我,我倒要试一试你答应的三件事是不是真心实意哩。第二天一早,工匠便上山伐木,他伐木不用斧头,只用一根墨线一弹,树就倒了。开山石不用凿,只用一把大刀在石上划几下石就开成了片,做砖瓦更简单,把树叶儿在地下一踩,便成了红瓦青砖。这一切善财童子都看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莫非是神仙下凡,还是鲁班转世。一上午所需要的东西都备齐了,就是不动工修造,为什么呢?工匠担心观音答应的三件事反悔,要试试观音诚心不诚心。就在观音回来的路上,一个又瞎又瘸,一副可怜巴巴的人,拦住观音说。“行行好,可怜可怜我这个又瞎又瘸的人。”边说边抓往观音的竹篮子不放。观音听善财童子带来的书信后,很想亲自看一看这个工匠有什么法术,无心与这个拦路人说话。但一看面前这个残废人心又软了,马上停了下来,从竹篮中取出仙草一支,把瞎子眼睛复明了,又从净瓶中倒了三滴水给他喝,果然,瘸子不瘸了。观音又往前赶路,来到一条大河边,正要渡河,只见河中飘来一个落水人,大声呼救。看着看着就下沉了。观音又想起工匠的普渡众生,行善于天下的三件事来,便把净瓶中的柳枝往河中一抛,柳枝就变成一条救生船,把那人打捞了起来。那人对观音说:“你派了善财童子去监视工匠,有这回事吗?”观音毫不遮掩地回答:“有这回事,我不会对人说假话的。工匠连试观音三件事,知道观音果然对人是真心实意的。这才赶回玉蟾山修寺庙。只见沿山腰石级而上,一台一牌坊,一台一重殿。观音到庙中一看,庙宇布局大方,疏密有致,结构谨严,宏伟壮观,颇有气派。红砖琉瓦,引思古之幽情,丹墀瑶阶更见富丽堂皇。庙内引泉为池,垒石为山,植绿成茵,养花为坛,浑然一体。千手观音佛像在正殿之上,两旁的观音、日月观音、数珠观脊、莲台观音、六臂观音、送子观音,净瓶观音立于两旁,十分壮观。

后来,开山祖师爷把这座庙取名为“圆通寺“,后又叫“玉蟾寺”。修玉蟾寺的工匠究竟是谁呢?有人说是鲁班,有人说是鲁班的徒弟,有人说是鲁班的后代,永洪问五明一行人,你们说呢,是谁修的?永洪告诉五明一行人,其实,就是鲁班和他的徒弟们修的。

永洪继续说道,鲁班在乐山凌云山造了一尊大佛,胜了徒弟赵巧。赵巧在成都宝光寺塑了五百罗汉后,师徒决定在玉蟾山的石崖上再来比一次手艺,看谁雕刻的佛像精美,并商定二更才动工,鸡鸣为止。鲁班和赵巧分手后,暗想,这次比手艺也不会输给徒弟的。他吃过晚饭便上床去睡觉去了,叫妻子三更时叫醒他。徒弟赵巧呢,在宝光寺塑了五百个罗汉顶不了师傅一尊大佛,但罗汉像造型优美,千姿百态,各有旨趣也算是稀世之作了。今晚与师傅做一样活,同在一座山,又同在一石崖上,可是丁对丁,板对板。吃过饭,赵巧就在屋中开始绘起草图来,画了一张又一张都不如意,又上山去比了又比,量了又量,苦思冥想,终于想出来了。他见寺庙后边有一株黄葛大树,树叶垂地,微风吹来,拂地而过,小沙弥扫不完的落叶,叶片成山。此刻此景使他很快就构思成一幅精美的石刻模型。到了半夜,他收拾好工具,只等二更一响,就上山干起来。干了好一会儿,总不见师傅影子,他不放心,又下山去。见师母还在灯下做针线,便对师母说,“二更过了,快叫醒师傅上山。”师母却说:“他知道了。”赵巧又跑回山上雕刻起来。三更过去了,赵巧的“悟道图”也快雕成了。只差菩提树的叶子了。然后,他依然听不见师父敲打石头的声音,心想,难道师父又完工了吗?这时,只见山下两个人影一前一后赶上山来。仔细一看,正是师父和师母。鲁班到底是师傅,只见他在石崖上量了几下,在地上又与师母比划了一阵,取出工具干起来。只看见凿子在石岩上飞,碎石在往下掉,师母的竹篮往山崖下倒石头,好象有几十个人在石崖上干活一样。这时,四更敲响了。鲁班这才着急了,一看还差得远。他原想为观音做一千只手,可时间来不及了,只为观音雕了十一个头,慌乱中凿了一千只手的影子。师母知道自已的过错,二更时没叫醒他,所以上山来手忙脚乱的。于是,师母取下头上的金簪子往千只手心上一划,便成了一千只眼晴,又往手上一划,就成了一千件法器,总算为鲁班解了围。这时,鸡叫了。天亮了,师徒请来寺僧和众乡亲来评点,都夸赵巧的“悟道图”衣着款式合身,色调纹饰也很有分寸,特别是王子雕刻得更是活灵活现,过了师父鲁班的“千乎观音”。鲁班这才知道赵巧的手艺和智慧也远远过他了,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五明一行人在玉蟾山上看见,还有刻在穿山峡石石壁上的十八罗汉漂海,把座莲台的观音佛像刻在一块。十八罗汉漂海图成为玉蟾山石刻一绝,它是全国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永洪说,着名雕塑家、教育家、工艺美术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郑可和佛学专家郭青老师,在参观了玉蟾山上的石刻艺术,被穿山峡内的“十八罗汉漂海浮雕”迷住了。他们高兴地说:“罗汉飘海“可称是石刻艺术珍品,在全国,在世界佛像雕刻艺术中也是罕见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为子孙留下了名垂千古的瑰宝。”为了寻求十八罗汉漂海艺术的渊源,永洪为五明一行讲了一个神奇的故事。

永洪说,相传,有一年六月十九,是观音成道的日子,十八罗汉为观音做生,结果,忙了半天是客少主人多。观音喜气而来,却扫兴而归。观音回到东海普陀山佛地后,为此事,心中闷闷不乐。在莲花宝座上一坐就半天。转眼就到了九月十九,这天是观音涅盘日(民间说是观音坐莲台的日子),观音决定请十八罗汉到东海普陀山来吃生酒。但规定众罗汉一不能坐船,二不能驾云,三不能乘风。十八罗汉接到观音的请帖一个个百思不解,要去茫茫东海,除了规定的这三条,只有渡海而去,渡海又不准坐船,只有漂海了,看来,观音的生酒一不好喝。众罗汉一商量,决定来一个十八罗汉飘海去普陀山。九月十九这天,在波涛滚滚的东海面上,十八罗汉各显本领,有的骑龙、有的跨虎,有的站在鳌、龟、鱼、虾等众族身上,前呼后唤,谈笑风生,同渡彼岸。手中的禅杖、木鱼、宝杵、拂尘、钵盂、经卷在空中呼呼作响,掀起东海千尺狂涛。谁知,刚行了数十里,突然面前雾漫漫袭人面。众罗汉一下子看不清你我,分不清东南,你的龙碰着我的虎,顿时龙争虎斗,我的坐骑扯住他的拐杖乱住一团,吵吵闹闹不可开交。长眉罗汉出来劝说好一阵,众罗汉才平静下来。观音在云头上把净瓶中的水一收,浓雾这才渐渐散开,这时云也没有了,雾也散了。观音捂嘴好笑,真是一群憨罗汉!雾散了,十八罗汉又才踏浪往普陀山方向而去。大肚罗汉说,“我看刚才这雾起得有点怪,散得也怪,可能其中有板眼,今天去赶生酒,我看路上还要扯拐。大肚罗汉话音未落,只听一声,“拿下”十七个罗汉的渡海法宝、座骑都不见了。一个二个只见往下沉,沉到海底一看,全是些水藻,跘的跘住脚,绞的绞住手,有的套住头,有的捆住身,只有大肚罗汉抓住龟的绳子才没有落入海中。喊了一声:“变”龟变得来成几丈大,好不容易才把十七个落水罗汉打捞起来,再往海水中看,刚才跘人的水藻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众罗汉抬头一看,只见一朵莲花云直往普院山飘去,撒下的却是一串观音的笑声。十八罗汉终于在午时赶到了普陀山。观音为众罗汉接风,叫善财童子端上来的全是罗汉们刚才在海上失落的漂海法宝,一个二个才知,观音请罗汉,酒不好喝。

五明等众人听了这个故事,都觉得很神奇。

五明和晓萍及永洪一家登上了玉蟾山山顶,来到一块写有”仙人推磨“的石头上,这块石头上可以站五六个人。五明一行人站在这块石头上,把整过泸县山河尽收眼底。极目四望,山下溪流交错,阡陌纵横,田园风景美不胜收。

永洪说,“仙人推磨”也有一个很神的传说故事。

说是很多年以前,冱水河边住着一对母女,一年四季靠撑船过日子,大家叫他母女渡。母女俩人穷心肠好,不管有无钱都渡人过河。一天下午来了一个白老翁,说后边有坏人追赶,请快点渡他过河。老人手杵木拐杖,提个白布包,几步走上船来就催着开船,母女俩便把老翁划过了河。这时又来了一个老太婆在对岸叫船要过河。母女把船文划过来,只见老太婆一头白,杵着木拐杖,提着白布包,船刚靠岸,她就跨上船来,连声说道,“行行好、快开船,后边有坏人要抢我的东西”母女俩一听救人要紧,又把老太婆划到对岸。对岸上又来了一帮人要过河,为是一个黑脸大汉,身后有几个家丁,腰间挂着刀、手中拿着棒、来势汹汹的,船设停稳,这群人也上船来了,大叫快开船。母女正要将船头调转;又听见岸上有人喊“等一下、我要过河!”来者是一个后生,穿一身白衣,手中也是提一个白布包,和刚才渡过河的那两位老人手中的一模一样。哪知刚上岸,就被黑脸大汉等抓住,从他手中夺过白布包,打开一看,除了一根磨心外,什么也没有。才知磨盘和磨墩也不在了。这才大叫开船。船到河中间时,那白衣后生争脱众人手,一下子投入河中,顿时一条白龙腾空联起,舞着金爪向船上这帮坏人扑来,只听一声呼啸,那群坏家伙便卷进滔滔的冱水河中。一会儿,河面上风平浪静,那白龙露出水面,向母女点了三个头,立刻在河中变成三个石滩,向东游去。第二天,昨晚上渡河的那两位老人又回到河边,母女俩又热情地接他们上船。上船之后两位老人解开白布包,露出一个磨盘和磨墩,然后将白布往河中抛,立刻变成一个大网,一会儿就从河中捞起那根金光闪闪磨心。老人把磨子架好,舀瓢水推起来。说来也怪,添的是水,磨出来的是白米。母女又惊又喜,连声喊到,“白米、白米”谁知喊声未落,两个老人却不见了,母女俩才知是神仙送来的宝磨,便叫乡亲们来河边背大米。宝磨的事传到州官那里,州官便带人亲自来抢这架宝磨。母女把磨子搬上山,州官一伙人又追上金鏊阁。母女一怒之下把磨子架在山上,抓把岩石、黄土推起米,这下子可不得了,推出来的不是大米而是洪水、流沙、滚石,铺天盖地而来,把州官一伙人全部都淹死了。

从此,母女又日日夜夜地为乡亲们推磨,磨出大米、白面给乡亲们吃。“仙人推磨”的故事就一直传了下来。

五明一行人看到,在“仙人推磨”的旁边,在陡峭的巨石中间,天生一条狭小的石缝。这条长达十多米的石洞却为古往今来的游人增添了游山揽胜的情趣。身体瘦小者,轻轻松松穿缝而过。身材肥大者,要从缝中钻过却是另一普景象了,下有人推,上有人拉,真是其乐无穷。凡上了玉蟾山不去钻一钻此洞,总感到要缺点什么。只要钻过钻天洞,便一条捷径爬上了顶峰。五明和晓萍还有永洪一家都去钻了一下这个洞。从洞口出来,迎面扑来的山风使人感到心旷神怡,大有脱凡尘之感,谁又不想去钻一钻呢?

永洪说,其实,最先钻过此洞的一不是凡夫俗子,二不是骚人墨客,而是玉蟾山的观音和大肚弥勒佛。

弥勒佛是人们欢喜的菩萨,他身着袈裟,结跏跌坐,袒腹露胸,一年四季笑逐颜开,没有一丝优愁。当你还在老远的地方时,就看见他那笑嘻嘻的样子了,总会一笑,就把爬山的疲劳、个人烦恼全抛到九霄云外了。有人做了一幅对子来描写他,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就是这个大肚弥勒佛,每天坐吃贡品,养尊处优,无所事事,肚子一天比一天长得大,连自己起居都成了困难。为此事,他想了好多办法,要减肥胖、却无济于事。有一天,他去求观音帮助他,设法减轻一下他的肥胖,说,“大慈大悲的观音大士,你行善于天下,做了不少好事,百姓们不忘你。今儿如若能为我大肚弥勒减肥,我来世变牛当马定报恩德。”观音听后,说,“我普渡众生,行善于天下,是对黎民百姓,对你弥勒佛不管用,你还是另请高明吧。”说罢,就要动步。弥勒急忙上前挡住去路,苦苦哀求,一下就磕了三七二十一个响头。终于感动了观音说,“好吧,你随我来。”弥勒暗中高兴,跟着观音来到金鏊峰下,只见观音念动真言用拂尘一指;只听见一声炸雷响,石崖间就出现一条缝。观音说,“我在前,你在后,心诚志坚不回头,凹肚穿过钻天洞。”观音轻易而过,在山项叫道:“心诚志坚不回头,一日钻洞三百回,保你减肥五斤重,钻吧」”弥勒钻进洞后,肚子贴着壁,背靠着石头,身子与洞宽窄相差无几,爬了几步,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在洞中哇哇直叫,只好求观音帮忙。可是,,观音在上面洞口处,回答还是那几句话,心诚志坚不回头。可是洞实在是太窄了,弥勒的肚子太大了,怎么也钻不过,在洞中急得满头大汗。弥勒把心一横,收胸凹肚,一口气就钻出了洞,洞口却挤成了个喇叭形。观音笑着说:“钻一回减二两,钻两回减半斤,你就不停地钻吧,功到自然成。”说罢,又云游四海去了。弥勒到底没有耐心坚持下去。等观音云游归来,弥勒还是弥勒,大肚依然还是大肚。观音见了好笑,送他一幅对联:

“日日笑谈风生长得大肚宽肠,年年坐吃贡果乐得欢天喜地。”

横批:“乐乐长乐”。

后来,人们把大肚弥勒佛请到罗汉街,让他与游人一起同乐。五明一行人听了这些故事,都开心地笑了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