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同学将目光投向后排的她,她第一次感受到了非恶意的集体注视。
那天放学后,她还是把这个好消息写进了邮件。
在那不久之后,她意外收到了一份礼物,一份昂贵的礼物,也是她平生的第一份礼物——一台笔记本电脑。
收到装着笔记本的快递的同时,她还收到了夹在里面的一张小卡片,卡片上苍劲有力的大字写着:特赠送此笔记本电脑与小雪,以资鼓励。落款是,旭东。
几年来,她第一次感到他是活生生的一个人,他是真实存在的。
她以为他并不关心她,甚至讨厌她。可是这一次,他叫她小雪,充满了关爱的口吻。他是继父亲之后唯一一个这样称呼她的人。这对于她来说绝对是比那台笔记本电脑更贵重的礼物。
已经很久没有流过泪的夏雪在看到卡片的一刹那热泪盈眶,她真的不敢奢望太多,这样就已经足够。
事实证明,旭东不是冷漠。他只是太忙了,而且不善于跟个孩子交心。
在收到那台笔记本之后,夏雪再与他联系时,他开始有了反应。有时是她发十封,他会回复一封,有时是好久都没有回应,而他回复的那些邮件却又平淡简短得看不出一点情绪来。
她一度以为他就是个很少有情绪的人,就算有人让他不高兴了,他也应该不会表现出来,但是很快,她就发现自己错了。
夏雪记得,17岁那年即将高中毕业的她一心想着早点自力更生,早点报答旭东。可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他的时候,没想到他竟然生气了。
她扬扬洒洒写了一封长长的邮件,向他述说自己她对未来的规划。他却只冷冷地回复了一句话:你如果刷一辈子碗或者打扫一辈子厕所,那完全不用读书,就当我这些年的投入打水漂了。
他这话什么意思,是后悔资助她吗?或许更多的是失望吧。
人最怕看到的就是自己在意的人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一句“你让我很伤心”绝对不比一句“你让我很失望”更能触动人心。
夏雪最怕旭东对她失望,所以高中最后的那几个月里,她发奋复习,每天都要熬到街对面的高档小区里没什么灯光时,她才肯让自己睡觉。终于在不久之后收到当地一所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她第一个通知的人就是他,还不忘就话重提,“我考上b大了,计算机专业。那么现在我可以见见您吗?”
那天夏雪的运气不错,正赶上旭东在线,他回复的很快,“为什么想见我?”
夏雪想了一会颤抖着手指打了一行字,“已经三年了,我总得见见我的恩人。”
过了半响,他回复说,“我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你,只是为了我自己,所以我也谈不上是你的恩人。”
见面的事情似乎没得商量,夏雪也没再纠缠,大学生活开始牵绊着她所有的精力,两人又像最初一样,只是偶尔邮件来往,谁也没再提过见面的事情。
旭东与她这样的联系维持了七年,就当夏雪以为这将是一个常态,或许就算是从未谋面她也永远不会失去他时,他却突然消失了。
那是夏雪刚到美国的时候,他不再回复邮件。
差不多在旭东消失两个月的时,夏雪开始恐慌起来,如今的她已经不再需要什么人的庇护,但是她却比过去更加不能失去他了。不知不觉中,“旭东”这个名字已经融入了她的血液,比起恩人,他对她而言更像是亲人。
她又像以前一样不停地发邮件过去,但是那些字符似乎都变得没有任何意义,惊不起任何的波澜。
她以为她真的失去他了,可是没多久之后,一个叫“旭东”的qq添加了她为好友。
就网络工具而言,qq比邮件更能拉近人的距离,旭东对她也的确比从前更加亲近一些。夏雪觉得自己是因祸得福了。
她渐渐发现,旭东这个人没有她想的那么古板,他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人。后来俩人关系最好的时候,她跟他说话时再也不说“您”了,她叫他旭东,他叫她小雪,有时候俩人甚至是称兄道弟。夏雪喜欢这样的改变,因为只有亲近的人才会这样吗,而他就是她在这世上最亲近的人了。
可是经十年的相伴建立起来的感情却要在三千六百多个日夜之后回到原点了吗?
她不允许,她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
文乌云冉冉
周一的早上,夏雪刚到办公室,就有人造访。
常义一脸奸笑,“我说雪儿,周五晚上怎么不告而别啊?”
夏雪愣了一下说,“我告别了啊,你自己喝多了也没搭理我。”
常义挠着后脑勺认真的想了几秒钟,“是吗?”
他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难道真是喝大了?
“那你后来去哪了?”
“当然回家了。”
常义是个大嘴巴,什么事情让常义知道了就等于让全公司的人都知道了。虽然她和陈文铮很清白,但也不喜欢被人瞎联想。
常义像是看穿了她的小心思,长长地“哦”了一声,脸上的表情却写满了“你的事我知道”的得意。
夏雪心里不免紧张,面上依旧镇定自如。
常义见她这么镇定,又做出一副“你不说我也知道”的知心大哥的模样,“得嘞,你们女孩子的那点小心思我都懒得猜。不过别怪哥哥没提醒你,凡是讨你喜欢的人肯定也讨别人喜欢,女孩子嘛还是要多留个心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