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百度 > 第050章(第4页)

第050章(第4页)

一时间这京城里面说什么话的人都有,有人称赞赵卓赵大将军不恋权势,是忠孝之人,但是也有人在背地里说这位赵大将军是个大傻子。总之嘴巴长在别人身上,说什么话的人都有。

在这此前李问并没有听到过任何的风声,初听到这个消息还愣了一下,不过转而他又有点可以理解赵大将军这么做的原因。不过若是这样的话,他师傅就必须要回去边关了

等晚上赵向毅过来,李问问道,“你爹真的决定留在京城了吗”

“看他的意思,应该是想留在京城这里的。”赵向毅事先也并不知道他父亲的决定,他父亲是在写了折子递交上去之后,才找了他去谈的这事。他说道,“从前我就听父亲说过,他舍不得让娘一个人留在京城这里等他。祖母这些年的身子也不大好,想必父亲也有因为祖母的缘故吧。“

“哦。”李问想起了他前不久还说过,如果这人去边关,他一定不会留在京城这里等着,不管是到哪里去,肯定是要两个人都在一起,“皇上那里的意思呢”他问道。

“我刚从皇上那里出来。”赵向毅在椅子上坐了下来,捏了一颗葡萄剥了皮,送到少年的嘴里,少年的唇不小心的碰到了他的手指。

两个人的眼睛相视,李问笑了笑,问道,“皇上怎么说”

如今朝廷大力支持开展商贸,再加上漕运重新开通了,和各地的土匪都剿灭了,6运也安全了许多,外地的瓜果很快的就能运到京城来。许多新鲜的货物运到了京城来,他们也能尝个

鲜。

“皇上那里也还没有定论。”赵向毅继续给少年剥葡萄皮,只是他剥皮的度还没少年吃的度快。李问捏了一颗葡萄送进男人的嘴里,点了点头,说道,“所以这件事还是看阿伯的意思了要是阿伯坚持想要留在京城这里,皇上那里应该是会批准阿伯留在这边”

赵向毅点了点头,见少年吃了不少葡萄,他就停了下来,不再给少年剥了,说道,“剩下的等明日再吃吧。”这会儿晚了,吃太多一会又得在床上滚来滚去睡不着了。

两个人在这件事上商量了一会,看皇上的意思,这件事并未定下来。

第二日要上早朝,他们一早就从床上起来了,李六元刚出门,就遇上了同样刚好出门的赵小将军,两人一同结伴去上朝。反正他们现在住在相邻的两府,早上出门碰到了一块去上早朝,也并不会引起别人的什么怀疑。

现在是三日一次的早朝,倒是要比从前每日都上的早朝要有效率的多了,有事的说事,没事的就站在下面不要开声。

很简单的一句,就是天子不想看到下面的官员把金銮大殿当成菜市场,与朝中无关的,一些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小事就拿到下面去吵,不要整日都在朝堂上扯嘴皮子,浪费大家的时

间。

要在朝廷上言行不当的官员,礼部的礼官员就按照殿前失仪处理。

在这么一个政策出台之后,这些官员们上折子前都要先考虑清楚,这个折子是否可以上,上的折子的情况是否实属,是不是应该上。以前一些官员总喜欢空口无凭就在大殿上胡乱弹劾别人,这些官员毫无例外的都被皇上处罚了,重者丟官,轻者被降职或是罚俸禄等等。

但是若是大臣弹劾上奏的折子的内容,在经过查明真相,事情实属的话,所弹劾的官员都会按罪处理。

新帝在登基的短短时间之内,这些处理事情的手法和方式就让朝中务实派的官员们都极为喜欢。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朝中一批说话做事浮夸的官员都被降职或是调走了,能留下来被天子提拔重用的都是务实、真正能干事的官员。

今日的早朝上,就有大臣提到了赵卓赵大将军提出留在京城一事,官员们分成了两派,一派是觉得赵母年事已高,赵大将军想要留在母亲跟前尽孝,为人儿女,他们都可以理解;但是一派站在国家大义的角度,认为赵大将军应该为大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卓这暴脾气,一听到这些官员站着说话不腰疼,忍不住的就要跳出去。

不可赵四适时的出手,拉了一把兄长,这个时候他们不适合跳出来,这件事如何处理,应该看皇上的意思。

“”李问,他站在下面听着这些话的话,真的是无语极了。

“此事朕的心中已有定夺。”皇上的意思很明白,该如何做,他这个皇帝的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众爱卿们若无别的事要奏,今日的早朝就到这里了。”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百官跪拜,高喊“万岁”,皇帝带着他的人离去了。

作者闲话感谢cqy对我的支持,么么哒想知道更多精彩内容,请在连城读书上给我留言

第o53章

“李大人,皇上有请您过去。”下了朝后,皇上身边的小太监过来,说是皇上请他过去,李问并没有什么意外,要是皇上一直都不找他,他才觉得意外,“麻烦小张公公领路。”

“李大人这边请。”

李问跟着小公公前往去见皇上。

皇上并没有在御书房中召见他,而是在明湖湖中心的凉亭里面。还未走到,李问远远的就见到了背对着他站在凉亭中的皇上,走进了凉亭,他跪下行礼道,“臣参见皇上。”

“李爱卿请起身。”皇帝让人起来,挥手让伺候的宫女太监们都退出去。

很快的人就走光了,杨绍慕坐了下来,让李问坐下,“想必小师弟知道朕今日找你来是所为何事吧”

李问在皇上对面的位置坐了下来,听到皇上的话,他点了点头,笑着问道,“皇上,您不是说您心中自有定夺了吗”刚才谁在早朝上说过这话的了他还真的以为皇上的心里已经有决定了。

“”杨绍慕,小师弟的胆子大到连他这个皇帝都敢调侃了。

开了一个小玩笑后,李问就说到了正是上来。

“皇上您为什么会在这件事上这么犹豫这个问题追根究底,还是因为大成的人才太少了、将才太少了。皇上您说是吗”李问道出了一个很根本的问题,为什么皇帝在任人上面会有犹豫,朝廷所需要的人才没有。

为什么朝廷需要的人才会没有呢熟读四书五经,会作诗、写文章的人,就能够成为将才吗

“若是朝廷有多几个像赵卓这样的良将,皇上您今日想必就不用像现在这么犹豫了。”李问微微一笑,说道,“若是大成的人才济济,良将无数,那皇上今日的这些苦恼是不是都不复存在了呢”

朝廷这个时候正是需要人才良将的时候,好官难得,良将难求,这就是朝廷如今面临的一个情况,所以皇上要增开恩科,广纳贤臣,但是谁又能保证这些人里面就一定能符合皇上用人的标准吗

李问提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对于整个大成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更多的孩童读书,这些人以后在各行各业都能有所成就,朝廷能从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一部分人为朝廷所用,这样皇上就不用担心会缺良臣将相了。”

其实归根究底,还是在教育。

这个时代只有士人子弟、富商子弟才有机会读书,平民百姓的孩子很少是能有机会读书的。这里面一个很根本的原因,就是穷,平民百姓就是因为穷,才没有那个能力让孩子去读书,若是爹娘有那个能力,肯定是愿意让孩子去读书的了。

说到教育,就必然提到了民生的问题,而民生还真的是一片空白。这个时代想要普及教育还是不大可能做得到的,但是朝廷还是要重视教育,重视基层的教育,让更多的孩子去读书,这就涉及到了银子的问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