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个幼童都是家人清早发现的,全身惨白形容枯槁死在床上,察其全身,只有颈部留下两个小孔伤口。”
苏见笑脸上哀伤,元宝道:
“不知苏前辈幼子下葬没有?”
“明日下葬。”
“那我可否去查验?”
苏见笑虽不忍,但还是点头道:
“有劳楼主。”
42
元宝坐着苏见笑的马车出了门。
马车行到城中街市口,突然停了下来,元宝掀开小窗布帘往外一看,但见横向一条街上,绵延着一道长蛇般的队伍。一眼望去,几十来个精壮的衙役,抬着十来副棺材,笔直走了过去。这十来副棺材皆不足五尺,仿佛专为幼童所制,更奇的是,那棺材上还沾着新泥,仿佛刚被人从坟地里掘出来一般。
道路两旁行人,早已顿住脚步,都不敢发出一声,仿佛一说话就要惹来天大的灾祸。
直到队伍走过,路人们才敢窃窃私语起来。
元宝竖起耳朵听着,却道是六扇门派下的冷如玉专门来查吸血一案,而这冷公子一到姑苏,就不分青红皂白先将棺木挖了出来,这会正要抬到衙门敛尸房里。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一会儿,便闻哭声震天,许多老人夫妇相搀扶着追了上来,想必正是那些幼童的家里人。苏见笑物伤其类,不免也是脸色难看,元宝也觉得十分可怜。
等这一拨一拨哭诉的人过去,马车才又驶了起来,转过几个街巷,便到了沧浪剑派的居所。
居所也是个大园子,园中一进去便可望见里头校武场剑声烈烈,原是沧浪派中弟子正在习武。
马车未直直穿过,而是从侧道绕过,驶进了后园。
石童与苏见笑先行下车,元宝下来时,才发现后园格外寂静幽深。
只穿过一道花墙,便就是苏家祠堂的所在。祠堂开敞着门,门口悬着白灯笼,门里依稀可见当中一副小小的棺木,守灵的人仿佛早被苏见笑给打发了,是以祠堂空荡荡的,竟一个人也没有。
石童守在门外,元宝随苏见笑迈进门,便觉得森然之气扑面而来,苏见笑脸色沉郁,却还是下了决心,一剑挑开棺木。
元宝往里头一看,只见棺中那孩童着一身锦衣,手上还捏着个拨浪鼓,料想生前定是粉雕玉琢顽皮可爱,但此时小脸上却惨白干瘪,恍如枯树,再往他颈上瞧去,果然有两个深不见底的孔洞。
元宝心中不由腾起一阵寒意。
这时,门外突然传来嘈杂的人声,苏见笑提剑出门,原来是冷如玉携了两个衙役硬闯了进来。
石童闪进门来,对元宝道:
“楼主且随属下躲一躲。”
元宝“咣”一声,稳稳合上棺木,道:
“那厮八成是来提这孩童的尸体去验的,江湖人向来不与官斗,苏见笑恐怕也只能让步,只是我还没有看够,不如……”
说着元宝看着石童,笑靥如花道:
“你抬着,跟我回去。”
于是,沧浪剑派宅子的后街上,一个背影曼妙的姑娘领着一个扛一口漆黑新棺的青衣小厮,匆匆闪过,身影如魅。
是夜,姑苏极乐楼偏厅,元宝看着石童送来的夜行衣,摩挲着又软又轻的衣料,酸溜溜叹道:“极乐楼确实比我们黑衣楼有钱,”说着元宝又眼神凌厉,凶巴巴道:
“姑苏城中幼童名册可搜来了?”
石童恭敬奉上名册道:
“城中三百余孩童,一个不漏已悉数载入本册。”
“三百余?那今晚我该去守哪个?”说着元宝恶狠狠道:“死去的十余个大多居城东,且都是较宽裕的人家,这倒奇了,难道好人家的孩童血吸起来滋味更好?”
元宝舔了舔嘴唇,石童眼皮一跳,元宝浏览着册子道:
“这样下来倒只剩五六家了,那我去清水巷沈家,剩下的你派人分别去守着,一遇见情况,燃焰火为信。”
漆黑秋风夜,元宝挂在沈家幼子睡房外廊的粗梁上近两个时辰,不禁有些头晕,元宝正欲调整一下姿势,却不小心瞥见一道剑器常有的寒光。
元宝反而不动了,只见一个蒙面人提剑匆匆掠进院中,左右瞧了瞧,便一跃上了房梁,才听得几声瓦动,便没有了声音。
元宝不禁思忖道:哪又来了个蹲守的?难道是衙门派来的人?
此刻,元宝反而更不能发出声响,只能由着全身腰酸背痛的,又呆了一个时辰,这时天已然近四更了,就快天亮了。
元宝看着寂寂的清空,东边逐渐放出光芒,恍然已是清晨了,元宝守了一夜,别处焰火也迟迟未起,想必并无异样。
而这时,那个伏在屋顶的人终于也放松了警惕,几声衣袂随风的声音,那人飞檐走壁也离开了沈家,元宝这才重重呼出了口气,从梁上翻下身,准备离去。
这时,角门外头传来脚步声,想必是服侍的下人来了,元宝突然觉得有些不寻常之处,却又想不出来,眼看人要进来了,元宝只能匆匆翻墙离去。
守了一夜的元宝困极,躺在床上便睡着了。
睡得迷糊间仿佛有人开门关门进进出出,又听得不真切,元宝放心得很,所以未曾惊醒,只是一味贪睡,到了晌午,才起来。
那些个花名女侍,盯元宝盯得牢,一见元宝醒了,先是丁香端来了清水,又是墨兰送来了新衣裳,屏风那头,几个女侍穿梭,热水氤氲。
元宝突然头皮有点发紧,幽幽道:
“你们给我整的那套,玩一次还凑合,把我像人偶一样再摆弄一次,我可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