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法家高徒怎么不更新了 > 第四十九章 人性本恶(第2页)

第四十九章 人性本恶(第2页)

就连刚被俘虏,还穿着大乾制式铠甲,面色悲苦的降卒,看向司徒刑的眼神里,也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

人心本恶,财帛动人心。

司徒刑静静的站在那里,感受着空气中诡异的气氛,眼神不变。

在功名利禄面前,就是昔日的袍泽,也有可能反目成仇。

“大王有令,击杀敌方将领者,不论身份,哪怕是大乾将官,赏千金,封万户侯”

站在王旗之下的武士,捧出一个卷轴,声音洪亮,一字一顿的吼道。

“世袭罔替”

本就楚楚欲动的异族武士,听到最后几个字,眼睛陡然变红,仿佛刚被打了鸡血一般,咆哮着冲出。

就连大乾本方阵营,有的士卒看向司徒刑的目光也生了惊人的变化,更有甚者,更是抽出兵刃,悄悄的绕到司徒刑背后。

司徒刑感受着四周微妙的变化,体悟着人心浮动,面色陡然冷峻起来。

如果是奉行“人本善”儒家在此,必定会痛心疾,大喊“人心不古,小人如鬼”,甚至对自己的信仰都会有所动摇。

但是司徒刑却不会,因为他本就是法家,奉行“性本恶”,反而感觉人性本就如此。

这是劣根性。

法家对于人性的论点,完全推翻了儒家的“人之初,性本善”。

而是遵循了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思想。

到了韩非子时候,更是在性本恶基础上加以延伸。提出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故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故后妃、夫人太子之党成而欲君之死也,君不死则势不重,情非憎君也,利在君之死也。韩非子备内

医生原已吸吮病人的伤口,口含病人的污血,不是因为有骨肉之亲,而是因为利益所在。

同样车匠造好车子,就希望别人富裕;棺材匠做好棺材,就希望别人早死。

这并不是车匠仁慈而棺材匠狠毒别人不富裕,车子就卖不掉;别人不死,棺材就没人买。甚至是亲如一家的人也如此,一旦后妃、太子结称一个利益集团就会希望君主早死,如果君主不死,自己权势就不大。

这些并非因为憎恨君主,而是因为只有君主死亡他们才能进一步获得最大利益。

可见韩非在解释人的行为上完全抛弃了儒家“仁”的概念,认为儒家这些概念在理解人时完全不必要,甚至有害。

韩非进一步彻底否定了儒家“仁”的基础家庭。孔子认为孝悌是仁之根本,但韩非通过观察事实认为

为人主而大信其子,则臣得乘于子以成其私,故李兑傅赵王而饿主父。为人主而大信其妻,则臣得乘于妻以成其私,故优施傅丽姬杀申生而立奚齐。夫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韩非子备内

做君主如果相信“仁”,并进一步相信他的儿子会孝顺,人们就能利用他的儿子来实现自己的私利,比如李兑辅助赵壬最终饿死了主父。做君主而非常相信儒家对夫妇这一伦理的解释,人们就能利用他的妻子来实现自己的私利,比如优施帮助丽姬杀死太子申生而改立奚齐。即使是像妻子和儿子那样亲近的人还不可相信,其余人就没有可相信的了。亲如夫妇、父子这样的关系都是受利益决定,所以儒家所提倡的“仁爱”观念是一种形而上学玄想,没有任何现实的基础。最终韩非认为“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韩非子劫杀臣,用简短的话来说就是趋利避害。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高官厚禄之下,必有勇夫。这就是人心,人性本恶,故而需要严刑峻法来束缚。

“妖孽,吃某一刀”请牢记收藏,&1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