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全文免费阅读 > 第61章 驴车战神3(第1页)

第61章 驴车战神3(第1页)

◎强宋余威在,官家气已衰◎

“将从中御”是什么意思?】

宋朝因赵匡胤气急而混乱不堪,其他王朝却都在与自家武将细细品味这句话,于是愈神色古怪、难以置信。

汉武帝,建章宫偏殿铺满了柔软厚实的覃席,刘彻靠在四足凭几上,正心不在焉地拿着个铃铛布老虎在小奶霍面前晃悠,企图引导他抬头伸手来够,他心思在仙迹上头,砸吧砸吧嘴道:“那宋太宗经此一败,不敢再御驾亲征,但却又不愿将统帅之权交托给武将,是打算远在京城指挥战役?可这一来一回岂不延误军机?”

那宋太宗又没有后人那可以千里传音的“手机”,又怎能做到“将从中御”?先前林老夫子说宋朝驿道四通八达,难不成那宋太宗自有神通?

“臣…臣也不知……”卫青也想不明白,他身上羽林卫银白的甲胄未除,刚刚从上林苑演武完毕才进宫来,满头大汗,脸上还挂着尘泥,但刘彻却没有半分不愉,笑着令他先去沐浴更衣。

卫青告退,刘彻知道林老夫子只怕要讲几次宋朝大战,而且那辽听起来也有些像匈奴,正好大汉的将领可以“以未来而鉴”,于是刘彻不仅仅把卫青叫来、连还是奶娃的霍去病都被他叫来耳濡目染。

本想把公孙敖也叫来,但想到他是个憨货,仙迹先前还说他日后打了不少败仗,不是如卫青一般的将帅之才,便又歇了心思,但刘彻掰着手指算了算,他也没什么其他的大将了,只能捏着鼻子去给公孙敖传诏令。顺便把先帝留下的旧臣公孙贺、李沮都叫了来,再想了想,又把李广的从弟李蔡也叫来了。

李蔡虽名声不显,但也是跟随过文景二弟的元老,而且他与李广不同,他身上有个汉武帝特别看重的特质——他命好。汉景帝时期李蔡便为太守,仕途便顺风顺水,等刘彻继位,又一路升任代国丞相,是个事事周全,文武皆通的老臣。

叫来了这些人,刘彻还是觉得不够。

于是又把张次公喊来了——他也是爹爹留给他的将军。

张次公也是个奇人,年少的时候,他经常与河内人义纵一起打家劫舍,义纵之姐义姁,是王太后身边的女医官,后来因王太后引荐,义纵入朝为官,张次公也跟着做了郎官,由于为人勇敢彪悍,敢深=入敌后,骑射勇猛,得了汉景帝看重,从此便留在军中了。

再数,好像就没有了。

刘彻郁卒万分——虽说仙迹总说他得了一对千年难得一遇的双子星,但除了卫霍他手中竟然再也没有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全都是爹爹和阿爷留下来的老人了,唉!

总归还是要多养兵、多练兵啊!刘彻弯腰抱住了小奶霍,恨不得他明日就长到十八岁能带兵出征,但后来又想到他寿数只有二十四岁,刘彻又忍不住鼻头一酸。

这一次,他一定不叫霍去病早早魂归九天。

不说百岁,他的冠军侯活过八十总不过分了吧?

并且暗暗下定决心,他要再多养几个大将出来,不能这一辈子的苦头都叫他的卫青和霍去病吃了。

后人好像办了不少专门养兵的学官……刘彻若有所思,林娘子先前说空军还有学校,这天上飞的兵有学校,那他的骑兵也该有……又联想到后世为学校取名的方式。

他也要组建一个长安骑兵大学!

与刘彻一般压根不相信或不敢相信居然真有人会使用“将从中御”这样的方式打仗的皇帝、武将比比皆是,如此离谱,朝堂上君臣必然反对声浪迭起,便是那宋太宗一意孤行,都已打了数次败仗了,想必日后也要改了吧?

林爷爷又喝了一口水,缓缓继续说道。

我们经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不可怕,但一定要学会复盘与反思,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但是对于赵光义而言,反思复盘,可能就不是一件好事,他不要总是思考,反而能赢。

他断定高粱河战败是因他大哥赵匡胤对边关武将实行“专而不疑”的政策,把这些武将的心都养大了,而且经过高粱河驴车逃命以后,他也不大想亲征了,于是他就琢磨,怎么能让自己呆在安全的汴京,又能控制边关征战沙场的武将。

于是他决定每一次动战争之前,都先在京中闭门造车,制定好战术和每一次打仗使用的“阵图”,然后再派监军送往前线,并让监军督查前线拼杀的主将严格贯彻落实。

这不就好了?在赵光义眼里,打仗竟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情,那些武将也不过是些头脑简单、四肢达的家伙,根本不懂他高屋建瓴的战略思想,甚至还对大臣们抱怨:“朕每出兵攻伐,意颇精密,降兵之人叮咛谕之,不听者多至败事。”

他甚至把宋军打败仗的原因,归咎于武将没有严格执行他提前制定好的阵图,经常不听他的遥控指挥。

事实的确是这样吗?千里遥控真的可行吗?】

宋朝,几乎所有武将都变了脸色。

他们用一种诧异到有些呆滞的目光注视着还趴在地上的赵光义,不敢想象晋王脑中究竟有多少浆糊,才能生出这样离了个大谱的想法来。

我们从千百年无数次历史惨痛教训都可以反驳赵光义,比如曾被老大哥调派来华当顾问的里德,他指挥生搬硬套苏维埃的作战方针,在阵图上勾勾画画,死的却是咱们前线用血肉扛飞机大炮的战士,当年湘江惨状,也是因他的纸上谈兵,导致34师全军覆没,连番号都消失;还有老蒋也是,他时常不顾及下级军官的意见,用电话隔空暗示提前起进攻;淮海一战时,杜聿明为了躲避他神出鬼没、层出不穷的遥控指挥,长期保持无线电静默。但即便如此,他还是能通过派飞机空投亲笔信进行指挥。

好好的飞机还有这作用呢!杜聿明当初收到从天而降的微操命令时,恐怕也是一脸空白不知道怎么办吧?

但好歹这两位身处的年代已经有了电报、电话甚至是飞机,通讯与传达军情的度已经能够弥补这种微操最致命的时间差,但就算如此,不论是虢军还是我们,都是损失惨重、一败涂地啊!

所以古人总有一句老话,叫做:“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将领在外领兵作战时,可以根据瞬息变化的战场来灵活变通,不必完全遵守远在京城的皇帝命令,这恐怕是因为自古以来,不少皇帝们都跟赵光义似的爱远程指挥的原因吧?

那么,没有电话,只能靠驿马传递军情信息的宋太宗时期指挥的战斗最终是怎样的结果呢?我们可以来看一场高粱河之后几次辽国动的复仇之战——辽国可不是软柿子,你想捏就捏,赵光义北伐之举激怒了辽人,他们立刻准备兵报复宋朝。】

被气得无法起身,但总算清醒过来的赵匡胤命人将长榻抬到了大殿上,他要倔强地听下去,他要看看他的好弟弟接下来还能做什么好事!而他刚刚到殿上,还没来得及理会众臣的哭诉与关心,就听到辽人要兴兵报复,只得长叹一口气:

“这便是朕为何要先安定南方诸国,尽量不与辽人开战的原因!赵光义啊赵光义,你那脖子上的人头,难不成塞得尽都是稻草不成?一国之兵戈,岂能意气用事!可恨!朕听闻大宋后事痛彻心扉,尚且不敢闭眼,你倒睡得香甜,给朕烧一壶滚水泼醒他!”

滚水?

一般不都是用凉水的吗!

大哥这是要杀人!赵光义惊恐万分,连忙嘤嘤转醒。

赵匡胤冷眼瞧他动弹了,也懒得多去拆穿,因为林老夫子已经继续往下讲了:

公元979年,辽人动满城之战。为了报复宋太宗,辽景宗耶律贤以韩匡嗣为都统、统领辽国南府宰相耶律沙、北院大王耶律休哥、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等辽国大将进攻河北镇州。

幸好赵光义这时候脑子灵光了,他想到自己这一番操作,以辽人睚眦必报的性子必然会报复,于是他早早就选派河南节度使崔彦进、定武军节度使孟玄喆、云州观察使刘廷翰、殿前都虞候崔翰四个将领率军分别驻守关南、镇州、定州等地,布下防线积极应对辽人很可能会到来的大军南侵。

到这里,赵光义的安排都算妥当。】

听到此处,赵匡胤狐疑地看了眼被赵廷美打得鼻青脸肿的赵光义,因面部过于青肿,赵匡胤甚至无法分辨他此时此刻是何神情,但身为大宋的开国皇帝,他心中竟然也不由升起了一丝希望,希望自己这个弟弟这一次能做出些好事来。

唐贞观年间,沉浸在“朕怎么可能会废承乾”的李世民也渐渐走出了牛角尖,仙迹说起了他最感兴趣的军事,于是好生安慰过垂泪不已的长孙皇后,答应寻机向仙迹询问承乾被废之事,绝不重蹈覆辙,这便紧急召集各武将进宫,一同分析这唐之后的宋朝战事。

毕竟宋是唐末之后的朝代,若是此番大唐得仙迹提前预警,日后能避过安史之乱,这所谓的辽人,恐怕便是大唐日后的对手了,提前听一听这辽人与宋人的战事,对大唐倒是件好事。

偏殿中,巨大的舆图铺陈而开,贞观年间厉害的文臣武将实在太多,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房玄龄、魏征、尉迟恭、李靖、萧瑀、刘弘基等等等等,数不胜数,将整个偏殿都挤得满满当当,若是汉武帝时空努力掰手指都只能掰出那么几个老头的刘彻得见,只怕会羡慕嫉妒得很。

李世民学着后人地图,制作了不同颜色的小旗子,白旗代表辽军,朱赤代表宋军,辽人由北向南,大军在镇州以北,宋军积极防御,分别在关南、定州、镇州等地驻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