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毕竟没有真正考察过,所知都是从书上看来的,而那些书册也是早两三年出来的,又几年过去,早不知大越的麦种发展到何种程度。
明窈所言,已经是极保守的估量了。
谁知狄霄忽然笑了,眸子里带了些纵容:“就我所知,就是草原上最大的部落,他们的麦种都是最好的,秋收时也不过能亩产二百斤。”
“公主是不是记错了?”
粮食乃部族根本,莫说能亩产三百斤,拔都儿部每年的产收能有万斤,就能让全族人欢喜鼓舞了。
族里今年划分的耕地有将近四百亩,比往年翻了两倍不止,但族人同样增了一倍,求收分完粮食后,族里的存粮仍不算富裕。
可要是按照明窈所说,一亩地产足三百斤粮,四百亩就是足足十二万斤,便是往后五年不再耕种,也足够整个拔都儿部吃了。
这是狄霄想都不敢想的。
看他怎么都不相信,明窈有些急了:“可是真能……我知道了!”
她一把抓住了狄霄的手,转身就往回走,还不忘回头碎碎念着:“你不信我,总该相信湘湘她们。”
“我记着有个农事司干事家的小公子,他肯定比我知道得详细,还有其他人,她们肯定多少晓得大越小麦亩产量。”
“你现在不信我,一会儿你就该后悔了……”
说着说着,明窈也生了几分赌气的情绪,拽着狄霄偏要去探个究竟。
狄霄虽觉得好笑,可侧目瞧见她气鼓鼓的面颊,心头缓缓涌出一个不可思议乃至有些荒谬的念头——
不会是真的吧?
作者有话说:
第41章
半个时辰后,十几个人聚在了王帐里。
这都是明窈回来时在路上遇见的,全是从边城救回来的公子小姐,便是再不晓农事,也总比狄霄清楚两分。
而被她寄予厚望的农事司干事家的小公子,谷辛。
谷辛去年一冬常往畜棚那边跑,上至谷饲喂养,下至清扫落雪,全都能看见他的影子。
那些按日值班的族人每次轮值都能见到他,又见小少年瘦瘦弱弱的,偏干活利落得很,说话文文气气,却没有他们想像中那般不好相处。
尤其是族里的牛羊被足足养肥了一圈后,单说这些照顾牛羊的,对谷辛是打心眼儿得喜欢和认可。
这回迁徙,谷辛本该随大部队一起的,可有一只小牛怀了崽儿,他怕小牛长途跋涉伤了胎,说什么也要亲自照顾,这才慢了一步。
唯一精通农事的人不在,明窈也失了能仔细问询的对象。
此时,帐里除了明窈和狄霄,还有路上遇见的宁湘等人,念桃青杏在帐里收拾东西,便也留下了。
随着东南聚居地的生活回归正轨,青杏从狄宇那边回来,同念桃住在王帐不远处,平日里挑狄霄不在时间,来帐里帮着收拾收拾。
其余时间或是帮着浆洗衣物,或是做些早午晚膳,极少时间去宁湘她们那,大多数时候还是围着明窈转。
听明窈道明来意,众人却是不解。
明窈虽是想证明自己,但也没大大咧咧地说出麦种,她蹙着眉,扫向狄霄的目光里带着不高兴。
“首领就是不肯相信大越的小麦亩产极高,我便找你们来说一说,近几年的粮食收成,平均亩产可达到多少?”
她这样说,其余人也就信了。
念桃和青杏倒是知道麦种的存在,但她们向来与公主一条心,公主不说的,她们自然也不会多嘴。
其余人莞尔一笑,竟真的认真回想起来。
宁湘说:“我虽不知田地产量,但我记得前些年丰收,皇上祭天路上有人献粮,一亩地的小麦装了足足五十袋。”
两个板车的小麦,看得天子大喜,献粮百姓赏纹银百两,属地官员连升两级,其事迹更是编撰成册,供人传读。
宁湘有些遗憾:“可惜我未仔细看,不知到底多少产量,但那装粮的织布袋子很大,少说十几斤,这样算着,麦田亩产能有八九百斤了。”
好家伙,这比明窈说的还要夸张。
狄霄先前存的惊疑又消了几分,侧目继续听着,想听听旁人不同的说法。
可他怎么也想不到,宁湘之后,其余人也说了他们家乡的情况,虽不至于亩产千斤,可也是个有些匪夷所思的数字。
如明窈所料,这些富养长大的公子小姐们不事农耕,也不知每年的粮食产量具体几何,可简单说个大概,还是可以的。
就连那年龄最小的县令家小女儿都说:“不会少于五百斤的,我记着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每年税收都能填满粮仓。”
只是大越苛税繁重,这个五百斤或许还存些水分。
这样说了一圈下来,只余念桃和青杏没说话了。
既然两人在,明窈也不会独落下她们,她问:“你们可知大越亩产几何?”
念桃和青杏皆出身贫困之家,不然家里人也不会把她们送入宫,签了死契,陪公主远嫁草原。
两人笑了笑:“我们小时候倒是有跟家里下田地,可惜对秋天收成不了解,不过家里便是再贫寒,永远不用担心饿肚子。”
甚至她们吃到的粗面,在边城都是按照细面来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