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步兵作为填线,填充战线。
精锐的装甲部队,利用其速度、火力和防御优势,作为最锋利的一把匕首。
从敌人战线的薄弱之处直接捅进去。
然后要么直插战略要点,要么绕侧,开始包围并歼灭敌军有生力量。
而摩托化或机械化步兵作为第二梯队,利用快速机动的优势。
要么同装甲部队一起行动。
要么在装甲部队打开局面后,驱赶失去防线的溃兵同时。
建立坚固的防线和保护好装甲部队的侧翼及后勤线路。
等到速度最慢的步兵上来接手防线后。
再度跟上前面的装甲部队,继续重复之前的工作。
现在李云飞手里虽然没有装甲部队,也没有摩托化步兵。
可他有大量弹药充足的火炮啊。
这些火炮同样可以作为尖刀部队,在敌军防守薄弱之处。
不,甚至可在敌军重兵集结的地区。
以猛烈的火力优势,撕开敌军的战线。
就像在馒头山和径水河谷做过的事一样。
一路轰过去就行了。
而一团和四团则可以在二团的两翼展开。
扩大战果的同时,也保护了二团的侧翼和后勤线路。
如果敌军还有残留,也可以进行驱赶或者对其围歼。
此时才恍然大悟的李云飞,也终于明白了战争的玩法。
不过他还是打算在等几天。
因为马上后续的后勤补给就要到了。
可能李云飞还是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吧。
什么事都想要有必胜的把握。
没办法,谁让他是老板呢。
给张志中回了信,约好时间。
让三个团开始整编武器装备。
并做了详尽的战术预案。
最后为了防止一丝丝失败的可能性。
他甚至遥控了南州军工厂的产能。
全部改为生产步枪。
打算给正在训练的新兵团换上。
让他们替换掉驻扎在甘、宁的精锐部队。
让这两个团的精锐部队,迅速赶往长安。
行吧,这一看就是保守到骨子里胆小鬼啊。
很快,后续的补给队伍,带来了两个连的武器装备。
除了步枪以外,还有相应的105山炮、轻机枪以及弹药。
多少给李云飞增加了一些信心。
做好了准备工作后,李云飞干脆把指挥权交给了三名校官。
自已就跟在旁边学习。
而苏权、董正和贺廉仲也没让他失望。
甚至比他预期更完美的完成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