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误会,他还特意画了三个面,把正面、侧面还有背面(里面)都展现出来。
没想到,还是不能让人看懂!
“就是一个四方桌,但是要掏一个洞出来。”周自言手脚并用,开始比划,“然后配套一个凳子,要那种高一点的凳子,就是我纸上写的那个高度,正好符合人体工学……”
“啥人体工学?
”大伯感觉自己越听越乱,这后生咋说胡话哩!
周自言撸起袖子,和大伯杠上了,“大伯,咱们这个人的身体,和,家具,还有整体的环境是一个整体。咱们现在坐得舒不舒服,和屁股底下这个垫子,还有周围的环境有关系,要想人舒服,那就得在家具和环境上下功夫。就像椅子,椅子高了不舒服,矮了也不舒服,就刚刚好一个高度,是最适合使用的。”
大伯干了大半辈子木匠,立刻理解周自言的意思,“后生,你莫骗大伯,你写的这个,真是最合适的?”
周自言强调,“最适合我使用。人和人之间,身高,胖瘦,都不一样啊大伯!”
这个数值是他根据五个小朋友的身高计算得来的。
只适合他们五个用,并不具备普遍性。
“你说的在理。”大伯好像明白了什么新知识,从垫子上坐起来,把周自言也拉上,“来来来,和大伯详细说说这个、这个什么人体……”
周自言快步跟上,“成!”
为了他的家具,拼了!
周自言来的时候还是早上,等他和大伯沟通完,已经到晌午。
整整一早上,他都在解释什么是人体工学,什么是数值。
令他没想到的是,大伯虽然不认字,也不懂数,但大伯不愧是干了十几年木匠的人。
他早就在日常工作中,无意识使用‘人体工学’的概念。
只是大伯并不能系统地总结这些道理。
导致这个概念,只能模模糊糊地存在在大伯脑海中。
如今被周自言一说,大伯一点就通,终于知道自己一直追求的是什么!
木匠木匠,除了追求作品的完美,剩下的不就是希望购买者能用得舒服吗!
原来不能光从制作手艺上考虑,还得结合使用者自身去考量啊!
大伯摸着周自言的手,像摸什么金疙瘩一样,“后生,这些都是你从书上看来的莫?咋这么聪明呢!”
周自言点点头,“是啊,都是书上讲的。”
“真好,可惜大伯年纪大咯,再看书也来不及了。”大伯充满惋惜,“家里的小孙子也不爱读书,整天就愿意跟着我捣鼓木头,将来就愿意做个木匠……”
大伯从小就觉得人应该读书,结果他们家有一个算一个,都不爱读书。
他儿子不爱,他孙子也不愿意!
他们家倒是传承木匠手艺了,可以一大家子全都不爱读书,这可咋整?
“大伯,读书和年纪没有什么关系,您看庆京省,多少大儒都和您一个年纪,天天书不离手嘞。”周自言说的就是林范集,“庆京省的林相公,多大多厉害的人啊,现在每天睡前都还要看书呢。大伯,只要你愿意看书,来得及,怎么就来不及。”
“真嘞?后生,你可别骗大伯啊。”大伯第一次听说,像他这个年纪的人还能读书,有些不敢相信。
周自言故意端起脸,“大伯,我读过这么多书,怎么会骗人?信我便是!”
大伯想了想,“成,明天俺也去书铺买两本书回来学学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