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琳,下来吃饭了!”父亲回来了,在楼下叫她。
袁琳下了楼,勤快地给父亲盛饭。袁刚是喜欢袁琳这个女儿的,她样样都比袁安强,可惜不是男儿身。
一家人坐在桌上吃饭,相对无言。吃完饭,父亲望了一眼袁琳,又望了一眼袁安,并没有说话。他默默地收回目光,然后默默地回房了。
父亲的那一眼,孤独落寞。袁琳感到比自己被打骂一顿还难受。她为父母离婚时,自己市侩地选择了母亲而愧疚不安。
压抑着心中的难过,袁琳缓缓地起身收拾桌上的碗筷。婆婆黄氏见儿子离开了,她也就自个儿出门散心去了。袁安不怀好意地坐在一旁,跷着二郎腿,满脸不屑地道:“你妈都走了,你还有脸留在这?”
对于袁安的故意挑衅,袁琳并不在意。自己独占了袁安近十年的父爱,在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袁安却过着无父无母战战兢兢的日子。
岁月是多么的公平,不管你有意无意,你多占别人的那一份,终有一天你将全部偿还。
袁琳当袁安是隐形人,浑装没听见,自顾自地把碗洗干净,才若无其事地上楼。回到自己房间,想到父亲和母亲离婚后自己所遭受的苦闷,袁琳再也按捺不住心底的悲伤,扑在床上失声痛哭。不知哭了多久,听到姐姐上楼的声音,袁琳咬住被子,以防自己哭出声来。
哭声虽然止住了,但袁琳的眼泪却像缺堤的洪水,怎么止也止不住。
泪眼朦胧中,一个清晰的念头浮现脑海:走吧,离开吧,这里的一切已经不属于你了……
袁琳含泪起身,拿出纸笔,哽咽着给母亲写信,将学校和家里生的事情全部告诉了母亲,请求母亲将自己接到重庆,只要能离开这里,不上学也没关系。
母亲很快寄来回信,同意袁琳去重庆,只是无书可读了。母亲一个人无力同时供养她和小妹袁珊一起读书。
袁琳收拾了行囊,随着父亲步行到几十公里外的长江埠火车站。那里有去重庆的火车,价格比较便宜。告别父亲,袁琳独自坐上了开往重庆的列车。
到达重庆时是黑凄凄的雨夜。袁琳没有带伞,凭着记忆孤零零地淋着雨爬坡上坎。因为下雨,又是晚上,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到了一个三岔路口,袁琳正在犹豫该选哪条路时,一个人影打着雨伞从上方走过来,袁琳像遇到救星似的,赶紧上前问路:“您好,请问……”
话还未问完,当看清对方的脸,袁琳惊喜地叫道:“外公!”
刘军打着伞,从四女儿刘娇的家里出来,走到拐弯处,就恰巧碰见了从千里之外来到重庆的大孙女儿袁琳。他亦是心有余悸:这么晚了,袁琳一个女孩儿,幸好是遇见了他,要是遇见坏人不堪设想!
刘军领着袁琳往回走,一边走一边在心里埋怨大女儿刘恋,这个人不知道怎么当母亲的,女儿来重庆也不安排好接送,做事情一点儿也不顾虑后果。
刘军十分不喜刘恋这个女儿。最令他耿耿于怀的一件事,是刘恋小时候竟然趁他睡觉的时候,在他头上拉了一耙屎!
袁琳跟着外公来到了四姨家。袁琳每次到重庆都是在四姨家歇脚。
四姨是一个很矛盾的人,袁琳对她的感情也很矛盾。
父亲曾说过,是四姨害得他与袁琳的母亲离婚。母亲能够回到重庆来,也是多亏了四姨的帮助。母亲给四姨当过保姆,现在四姨跟着老公做旧货服装生意,母亲就顶着四姨的名字在菜园坝搬运站做清洁工。
在文革时期,母亲赶潮流,小学三年级就不读书了。以母亲的心智,汉川乡下不愁吃不愁穿的田园生活更适合她。但是,几次返城探亲,母亲看到了自己与姐妹们的差距,她们都回城参加了工作,不淋雨不晒太阳。唯有她一个人待在乡下,为了一口饭吃,日晒雨淋,脸朝黄土背朝天。
母亲二话不说地拉着父亲跑回了重庆城,就算死乞白赖,她也要待在城里,再也不回去农村了。
在四姨家借住了一晚,第二天,袁琳去到母亲的住处。
袁琳踏进屋里,屋子里闹哄哄的,两个麻将桌都坐满了人。母亲的男友正在那里高声吆喝,母亲让袁琳自行进内室,她自个也加入到了打麻将的行列。
袁琳走进里屋,妹妹袁珊正坐在床上看电视。袁琳将包裹放到一旁,亲热地走上前打招呼:“袁珊!”
袁珊爱理不理地瞥了姐姐一眼,没好气地开口:“别打扰我看电视。”
袁琳毫不介意,袁珊一直跟着妈妈在重庆,她有半年没见着妹妹了。今天能看到妹妹,袁琳的心里很欢喜。
袁琳坐到床边,陪着妹妹看电视。过了一会儿,袁珊突然扭过头,盯着袁琳冷漠地问道:“你为什么要到重庆来?”
袁琳怔愣了一下,惊异地问:“我为什么不能到重庆来?”
袁珊大声说道:“我不想你过来!你过来是跟我抢妈妈!”
袁琳沉默了。她来之前,奢望着母亲、自己、和妹妹袁珊一家三口,就只有她们一家三口,亲亲密密,和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没有其他人。现在,母亲身边多了父亲以外的男人,就连亲妹妹袁珊都自私地排斥她的到来。
袁琳静静地躺在床上,微微闭着眼假寐。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昨晚在四姨家里也没有休息好,袁琳很困,但是她却无法入睡。外屋传来母亲男友输钱的咒骂声,母亲与男友争执着上桌打麻将的声音,还有其他赌客传来的阵阵喧闹声,扰得袁琳不得安宁。
多么讽刺啊!母亲在老家是从不打牌的,她甚至靠着自己的一腔热忱帮助父亲戒掉了赌瘾。可是,回了城的母亲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但爱上了赌博,连感情生活也是一地鸡毛。
母亲的所作所为让袁琳越来越感到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