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在殿中落座,昭妃拉着舒觉罗氏坐到了身旁,"额娘,前段时间我听说阿玛身体不适,现在怎么了?"
舒觉罗氏笑道:“劳娘娘惦念,已经大好,皇上和太皇太后都派了人前去探望。”昭妃略微满意地点了点头。
她将视线落到下方,法喀媳妇老实谦逊地坐在椅子上,在她右手边坐着一名十三四岁的姑娘,穿着粉嫩的旗袍,
圆乎乎的眼睛,眉眼清秀,如法喀媳妇一般,垂眸敛目地坐在那里,眼珠子都不动一下。
她笑道:"这是乌云珠吧,都长这么大了,记得我离开府中时,她还追着我要糖吃。"乌云珠见昭妃终于提及她,眸中微亮,专注地看着她。
昭妃见她这副紧张样子,不由得笑了笑,说道:“宋若,你去库房,将去年皇上赏的玲珑翡翠手串给拿过来。"
宋若福身道:“奴婢遵命!”
舒觉罗氏见状笑了笑,"娘娘就宠着她吧,这冤家在府里的时候,可以说是无法无天,也就在娘娘面前才能乖一点。”
"额娘~"乌云珠不好意思地轻轻跺了跺脚。
昭妃用帕子遮着嘴角的笑,"女孩子胆子大些挺好的,省的嫁人后被欺负。"
舒觉罗氏点头:“娘娘说的没错。”大家又说了一阵,宋若很快将翡翠手串拿了回来。
昭妃将乌云珠唤到身边,将翡翠手串戴到她手上,"翡翠养人,咱们钮枯禄一族的姑奶奶就应该大大方方,这里是延禧宫,你不用拘谨。"
乌云珠羞涩地喊了一声,"大姐!"
“飲!”昭妃轻声应了一声。
然后两人对视一笑。
舒觉罗氏见两人笑的开怀,用玩笑语气道:“既然娘娘喜欢乌云珠,不如让她在宫里陪你吧,也算有个伴!"
此话一出,现场变得针落可闻。
宋若震惊地看着舒觉罗氏。
今天夫人和小姐进宫,娘娘期待了好久,昨天睡觉都是笑的。
可是听夫人这话,带小姐进宫目的不纯啊!
昭妃神色一滞,拉着乌云珠的手不放,给她整理了一下旗装,柔声道:“去吧!”
"大姐!"乌云珠面色微紧,带着些许歉意和羞愧地看着她。
“无碍!姐姐知道不关你的事。”昭妃虽然八年没和乌云珠相处,可是也能看出小姑娘是个乖巧的人,再说,一个十四的姑娘反抗不了家族里的长辈。
原先她以为今年大选时,乌云珠病了一遭就逃过一劫,没想到阿玛他们还是不死心
。
舒罗觉氏见自己开了这个话茬后,昭妃就有些不高兴了,立马抽出帕子,抹着眼角呜呜地哽咽起来,"娘娘,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也知道你难做,可是你进宫已经八年,至今并无一儿半女降生,宫里的事情,额娘心疼你,但是帮不上忙,身为女人,我也知道你的苦楚,只是事情不能拖下去,现下你阿玛身体不适,说不定娘娘有了一个阿哥后,老爷身体就好了。"
凭借遏必隆的地位,就是没有大选,送乌云珠进宫也可以,只是还是要得到昭妃的同意,否则没有她的庇佑,乌云珠可能在宫里受到针对,再者,皇上不大可能再给钮枯禄家一个妃位。
昭妃嘴角扯动,嘲讽道:“额娘可知,若是妹妹进了宫,本宫会受到六宫姐妹的嘲笑。”尤其坤宁宫的赫舍里氏,怕不是要笑歪了嘴。
“她们笑什么,只怕她们是嫉妒没有姐妹帮衬,再说,咱们大清朝也不是没有姊妹共侍一夫的先例,说句僭越的话,科尔沁一族为了部族荣耀,哲哲皇后接连为太宗纳了太皇太后和宸妃,她们三个是姑侄关系。
娘娘就不能为钮枯禄一族委屈一下,生了孩子也是养在您的身边,额娘是过来人,我正是生了你们几个,才有现在地位,一时的委屈算是什么,现在中宫没有皇子,你若是膝下有了皇子,就能压中宫一头。”舒罗觉氏面色诚恳,眸中带着几分焦急和恨铁不成钢。
女人不管地位再高,孩子就是底气,她虽然一开始地位低,但是自己运气好,生的儿子健康,一下子熬死了前面两个哥哥,成了遏必隆的长子,女儿也聪明,入宫成了昭妃,甚至之前还是皇后的人选。
自己虽然没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孩子为自己挣来了牌面,外出时,那些女眷不都是捧着自己,昭妃若是听劝,延禧宫早日诞下属于钮枯禄一族的阿哥,也能早日安定下来,自己不用整日担心。
昭妃垂眸品着手中的冷茶,微微皱起了眉,"宋若,这茶有些苦!不好喝,额娘好不容易来到延禧宫,你就这样招待!"
宋若躬身道:“这是内务府送上来的新茶,奴婢等下去问问。”
“嗯,去问问,顺便问问本宫要的紫檀莲纹屏风弄好没有?”昭妃继续说道。宋若:“是!”
舒觉罗氏见两人不理自己,气的敲了敲桌子,"娘娘,不是额娘想要逼你,只是妃嫔
无子无宠是大忌,你阿玛也熬不了几年,到时候他一走,人走茶凉,你在宫里怎么办,人人都能踩你一脚,到时候你还能舒服地养鱼、养花吗?"
舒觉罗氏指了指暖阁中的盆栽,还有角落里的大型玻璃鱼缸,“这东西外面卖一万两银子,我看娘娘这个制作精细,没有一点杂色,恐怕还要更高,这些花费都是钮枯禄一族的上供。"
宋若目光放到角落里的鱼缸,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闭上了嘴。
原来琥珀真不是忽悠她的,听夫人的语气,外面的成色不如这个鱼缸的价格都到一万两,那娘娘确实占了便宜。
"额娘!你消消气!"一旁的乌云珠连忙扯了扯舒觉罗氏,将茶杯塞到她手上,"先润润口。"旁边的法喀媳妇同样劝道:"额娘,你先冷静一下,娘娘自小聪慧,你说的这些她都知道。"
要她说,自家婆婆舒服日子过惯了,以为昭妃还似以前未出阁时,好拿捏,人家毕竟在紫禁城生活了八年,什么风风雨雨没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