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林原以为自己这次回到村上,社员们一定会把他当做“异化”来看待,而他仿佛就像小说《变形记》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笔下的格里高尔·萨姆沙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只大甲虫那样,成了一个受人鄙视,令人讨厌的异类,然而事实并非加林所想象的那样。
高加林一回到农村,他就像当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那样,不声不响地融入了黄土地里。白天帮着父亲干干责任田里的活路,晚上,坐在油灯下看书写字,有时晚上便一人出去溜达。
这天傍晚,高加林劳动回家,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刚一躺在炕上,他本能地活动了一下身子,便顺手拿起了炕里面的几份《文摘报》,不等得他看时,他母亲就踮着脚赶了进来,“加林,下午你明楼叔捎来了一封信。”母亲说着便把信放在炕沿上走了。
加林慢慢地起身,从炕沿上捡起了信,一看信皮是中共延州县委宣传部景缄时,加林就知道是景老师写的,大大的信封,打开一看,就四行,一二十个字:
加林:你好!
现转信一封,请查收。
景若虹
一九八二年x月x日
加林又从信封里面取出一个信封,原来是地区一位学员寄来的。因为高加林给人家留的地址是延州县宣传部,所以景老师又给他转了过来。
加林拆开了信封,里面还夹有照片。
加林:你好!
工作还好吧!
最近不知怎的,地区报上的散文明显少了,是不是转移了文学方向?
我时常回忆起咱俩在西安新闻培训班的那段美好的时光,咱俩精神默契,无话不说,还真的有点想你,有时间请来地区,我接你。
这些年来,我一直忙于机关事务,写作都是遵命稿件,应景文字,和文学没有一丁点关系,不像你那样,随心所欲,你的散文虽然说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悠扬的声韵,但却反映着浓浓的乡土情怀。
在你的笔下,陕北的一山有一山的自豪,一水有一水的妙处,一个细胞就代表着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信天游就能让黄土飞扬。
现将培训期间的留影照寄去,共六张,请查收。
祝好!
阎立春
一九八二年x月x日
加林小心地拿出照片,仔细地端详着,因为这些照片的背景都是十三朝古都的名片,有碑林、关中书院、钟楼、鼓楼、革命公园、西安八路军驻陕办事处。这些照片所定格的可能是他一生中最美妙的瞬间。
加林立即下了炕,在炕席底下取出了前一段时间,又是景老师转来的一张学员合影和学员通讯录。
加林仔细地看着全省各县市新闻培训班一百多号人的合影,他一个个端详,能对上号的不过十来个人。
过了一会儿,母亲把馍和饭菜给加林端来,“加林,吃饭吧,吃完饭,慢慢地看!”母亲关切地说着,“我一会儿再吃!”加林头也不转地回了一句。
看了好一会儿,加林才放下手中的照片和通讯录,他走到窑口旁边他那堆家当跟前,他随便圪蹴了下来,胡乱地翻着,他找到了一个禾纸箱,打开看了一下,就将纸箱端到炕沿上。这纸箱里面装的是加林培训时的所有笔记和材料,有课本有讲义,讲义大部分是铅印的,还有的是刻印。
加林似乎又在陶醉省会城市的那段忘情的生活,那段时间,吃住都在西北大学。学习和大学生差不多,以专题报告的形式,邀请省内外一些着名专家、学者、教授、新闻主持人。
对高加林来说,培训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好像是他大学四年学习的浓缩。总之,这象牙塔里的生活,还是值得他不断地来回味。
加林一本一本地翻着,《马列主义新闻学理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写作》、《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中国新闻事业史》、《文学概论》。加林就这样毫无目的地翻着,他这只不过是想得到一下精神上的愉悦。
在《文学概论》里面还夹着黄雅萍的一封信。加林寻思了半会儿,还是把信拿了出来,因为这封信曾让高加林几乎一个晚上没有眨眼。
高加林捧着信,默默地读着黄雅萍那火辣辣的语言:
加林:你好!
你在想我吗?
你现在如愿以偿地在象牙塔里求知深造,该不会乐不思蜀吧!
可我就不同了,连续几夜的看书失眠,思考了很多。我现在才读懂了元好问的《雁丘词》(附词:读着可以不看。全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体会到了什么是度日如年。不知道你是否也有同感。
我真想请假去一趟西安,和你手牵着手逛逛兴庆公园,上上大雁塔,在城墙上溜溜,领略一下大唐遗址的典雅和气度。
祝好!
雅萍
一九八二年x月x日
其实高加林把这封信早都背过了,他现在就是想看一下黄雅萍那隽秀的钢笔字。
晚上,高玉德起夜几次都看见加林窑里的煤油灯忽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