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就是“雇佣劳动者”。
();() 在工业化之前,只有城市的手工业和商业极端发达,才能催生和维持大量纯粹的雇佣劳动者存在。
而想要工商业持续发展,就离不开充足的货币供应,否则就是持续通货紧缩。
商人会把金银熔成银冬瓜,窖藏在地下室里面。
所以需要有充足的金银,要有超过市场需求的金银,
让市场保持持续的通货膨胀,金银也相应的持续缓慢的贬值。
才能维持市场经济的持续繁荣,并自然而然的降低窖藏金银的行为。
所以,欧洲人从全球收集了金银,送到大明换到了茶叶、丝绸、瓷器这些产品,大明能够从中得到了什么呢?
第一,大明得到了充足的天然金属货币。
就算是会略微贬值,也永远不会变成废纸,所有人都始终认可的货币,也就是“一般等价物”。
这满足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二個条件。
第二,得到了繁荣的城市手工业。
这满足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一个条件。
第三,得到了大量熟练的手工业工匠。
这又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
工业革命就是在高度发达的手工业中诞生的。
稍微了解一些基本的政治概念,应该都很容易理解这个逻辑的。
如果金银真的没有用,换到能用的东西就赚了,英国也没有必要发动鸦片战争了。
反正英国拿着金银没有用,这些石头一样的东西都给大清赚去,英国拿到能用的商品不是美滋滋吗?
但是英国要用金银储备保障市场稳定啊。
不过,普通人觉得金银不能吃,不能穿,所以本质上完全没有用。
用丝绸、瓷器、茶叶交换金银是亏了,在个人利益的角度看,其实可以说是正确的。
如果整个社会都是按需分配的,那金银也会失去作为货币的价值。
但是在能够做到按需分配之前,特别是还想要搞资本主义的情况下,就是目光短浅的了。
如果实在转不过弯来,那我们就再换个方向思考。
在古代,在没有充足的金银铜货币的情况下。
丝绸、瓷器、茶叶这些东西,其实都可以当做一般等价物来用。
对于古代的普通百姓而言,能够出口的丝绸、瓷器、茶叶,大部分也都是奢侈品。
是普通百姓本来就享受不到的。
他们能够使用的东西是什么呢?
是棉麻布、木头家具、铁质农具、铁锅、粮食、煤炭、砖瓦等等生活用品。
这些东西价值低廉,在风帆时代通常是不会作为远洋贸易的商品的。
从大明拉一船粮食去欧洲是纯赔钱生意。
铁锅这种东西,很多时候能出口到日本和蒙古草原。
因为那里没有技术把铁锅做好,铁锅在他们那边也是高附加值商品。
万历年间一口铁锅可以换二十把日本刀,一口铁锅的铁绝对不够打二十把日本刀的。
所以维持普通百姓基本生活的商品,不会在风帆时代的奢侈品贸易中大规模流向海外。
与此同时,对于大明的普通百姓而言,就算是他们领到一匹绸缎当工钱,也绝对不舍得用绸缎做衣服。
他们要把绸缎当做货币,去换取粮食、棉麻布、铁锅、砖瓦。
丝绸这种东西,市场价值是不稳定的,远不如金银好用,关键是他们不耐储存。
普通人想要攒钱,就要再把这些丝绸卖掉,换成金银铜钱存起来。
当然,大量的金银流入,也绝对不全是好事。
();() 市场上的金银多了,超过了工商业发展所需的量,就会直接导致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