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txt百度知道 > 第1341章 你这导弹怎么像是架飞机啊(第1页)

第1341章 你这导弹怎么像是架飞机啊(第1页)

有关cTk系列推进剂和远程防空导弹的后续工作,当然还是交给林成刚和沈芳忠他们去负责了。

常浩南:

“我的事多,我要把精力,放在高音武器上面!”

……

实际在宽域乘波体构型的理论被提出并验证之后,滑翔式高项目就已经进入了相对的快车道。

只不过,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开之间,总归还是需要一个阶段来进行过渡。

这才让常浩南忙里偷闲地抽出了几天时间,回火炬实验室解决了一个小问题。

但在此之后,整个研团队的工作强度就要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而其中最关键的,自然还是乘波体构型的设计问题。

尽管宽域设计的总体方案已经确定,但对于具体如何实现,以及其中的部分细节,整个项目团队内部,包括常浩南本人也还有些纠结。

固定乘波体上表面,通过可抛式整流罩改变下表面轮廓实现对不同度的适应,这是最开始,也是最基础的思路。

简单、直观。

但却是个取巧的选择。

因为归根结底是通过提前预制多种构型来优化不同度区间的气动特性。

如果单拎出其中一种构型,那么其适应范围仍然相对狭窄。

当然,还有个更直接的问题。

总体而言,乘波体的飞行度越快,所对应的最优压缩面轮廓就越是向下凸起。

而如果采用可抛整流罩,那么受限于空间利用率的问题,下表面只能是外凸内平。

也就是凸起的整流罩包裹一个相对平坦的固定式下表面。

对应先快后慢的飞行过程。

用在验证阶段倒是没有问题。

可要是就这么投入应用,多少还是有些僵硬。

尽管为了提高命中精度,导弹在末端确实要降飞行,总体上符合先快后慢的趋势,但滑翔式高在以“水漂”弹道飞行的过程中度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出现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多次转换。

减的时候可以把整流罩抛掉,等到了加的时候,丢掉的整流罩却没办法捡回来重新装上,所以全流程的适应性还是不够理想。

更何况,常浩南的长远野心是把乘波体构型做成可重复利用的飞行器,那更是需要有一个漫长的逐渐加过程。

所以,这个设计最终只是被作为保底方案。

如果后续其它设计全部被证明存在问题,那么就把它掏出来,至少保证整个项目做到有头有尾。

“既然可抛式整流罩不够灵活,那如果设计成可变式呢?”

总体设计部的主任付长胜几乎是紧随其后地提议道。

“可变式?”

这个名次显然出乎了在座绝大多数人的预料。

刑牧春也半是打趣地说道:

“付主任这算是……不忘初心?”

付长胜跟常浩南一样也是航空领域出身,而且早年间还参与过强6飞机的研制以及对米格23战斗机的逆向测绘。

从一位有这样经历的人口中提出可变结构设计,刑牧春的评价倒也确实恰当。

一时间,就连会议室里弥漫着的紧张气氛都被冲淡了不少。

“非要这么说也没错。”

付长胜自己也笑着摸了摸头顶:

“确实有早年间的一些影响……”

说到这里,他却突然来了个转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