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明宋海外立国的 > 第9章 世家传承(第2页)

第9章 世家传承(第2页)

“我就猜到是这样,你韩氏也在其中吧?”

“是,王上明鉴。”

“明鉴不明鉴的再说,我只问一句,周围山野,哪些是实控,哪些是虚标。”

刘骏才不信荆州世族寒门能将江陵城外方圆五十里范围内的山野田地全部开发出来。要知道荆州自汉氏以来,民户调耗,荆楚四战之地,五达之郊,井邑残亡,万不余一。战乱年代江陵城内的人口都没有多少,更别说荒野之地的开发了。

“王上圣明。”

“慎言,圣明的是父皇。”

“是是是,王上恕罪,下官失言。”

“行了,这事你也不用一一交代,回头写份帛书予我。不求具体,只要大概。”

“是,王上。”

听到刘骏明言不求具体,韩松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因为大族世家名下的山野还好说,肯定是有一定程度开发的。可再往外的部分,就连韩松都不知道内里的情况具体如何。

因为那些地方算是立于朝廷管控之外的阴暗面,每日每月都会有冲突发生,实际控制人可能今天姓姜,明天就姓田。只是外在套的那层皮,上供收益的寒门大体上不变而已。

现代很多人有过疑惑,为什么古代世家门阀能传承那么多年不分崩离析。当初刘骏也曾有过疑惑,因为现代别说世家了,连家族也只有南方部分地区还有留存。可真正在大宋生活了这么些年后,刘骏知道,世家所代表的其实并不仅仅是世家本身。

按刘骏老婆王宪嫄的王家举例,妥妥的魏晋大族。但其实王氏的主枝力量并不强,真正强的不是王氏家族,而是王氏这个招牌。

路道庆就给刘骏解释过,各地方很多发展起来的王氏分支,其实很多祖上并不姓王。

();()  就比如湘州某位与路氏合作的獠王,在白糖甘蔗生意兴起之前,这位獠王还是在山沟沟里作威作福的“野人”,靠着甘蔗、白糖赚了一波红利之后,因为山中不少獠人服其管理,所以这獠王便生发了。

人一旦有钱了,那就会想要贵。怎么才能贵呢?很简单,改个姓,姓王。靠着湘州近乎一郡之地的獠寨甘蔗产出,王氏捏着鼻子认下了这门干亲,给上了个分支的族谱。随后湘州王氏就这么华丽转身了!刺史级别的官吏不好说,郡县之内那獠人已是妥妥的大人物了!

谁敢信数年前那獠人还是个县令都能驱使的蛮子而已?

王氏招牌响,所以收纳的这种分支少而精,若非那獠人手下甘蔗物产着实丰厚,加之白糖生意收益确实高,那獠人也捞不上一个王姓。可姓不了王可以姓谢、姓陈、姓赵啊。地方上的乡巴佬大族可不介意族谱上多个有钱的叔伯兄弟。

这才是世家大族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等到唐末,黄巢将世家招牌彻底给砸了个稀烂,所有人都知道世家招牌不顶用甚至还会招致杀身之祸后,世家大族这才彻底衰落了。

可那要等到几百年后的唐末才能冒出来黄巢这么个狠人,而且也只有唐末,各地世家在与李唐皇室斗法彻底被榨干了最后的底蕴后,这才能让黄巢那么大杀特杀。现在大宋时下正是世家大族最兴盛的时候,刘骏皇子的身份又注定了刘骏不能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正当刘骏头疼该找哪个倒霉蛋寒门下刀子的时候,一旁的韩松似乎从刘骏的问话中察觉到了什么,于是弱弱的出言问道

“敢问王上,可是要招募蛮兵?”

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

自三国时期,由于人口骤减,劳动力及兵源奇缺,东吴除了对北方魏国动兵劫掠人口之外,将目光也转移到了南方山越人身上。于是驱逼山越人居平原,补充兵源和扩大榨取对象。南方也是早在孙策时就对山越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自孙吴时推行的“强者为兵,羸者补户“的方针,即使到时下大宋也是当朝国政之一。

粗略统计《三国志?吴书》有具体数字记载的各传,被“强者为兵”的山越丁壮就不下15万之多。可以肯定,“补户”应远多于“为兵”者,不下数十万之多。所谓“补户”,实质上主要是用于平原地区的民屯。

而韩松的意思也很明显,就是想问刘骏这个王爷,是不是也想在荆州江陵这片地界咬上一块肉了。甚至韩松更想问的是,这究竟是是刘骏自己的意思还是刘骏上头那位的意思。

主要原因还是刘氏得国太快,刘裕死的太早,虽说皇族宗室刺史遍天下,但真正属于刘氏的私产其实当下并不多,所以韩松难免会觉得,皇室这是要给家族铺后路了。谁让当年刘裕杀司马皇族杀的太过干净了些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