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玩意儿,拍出来的,并不是电影。
而是一种新的变现方式。
就跟综艺大电影一样,比特么的《小时代》四部曲还烂。
要知道《小时代》还能叫粉丝电影,不管怎么着,人家有锚定的观众群体,就是拍给郭小四的书粉们看的。
互联网很达,卖书已经不赚钱了,电影就是换个形式,把书上没赚到的钱,从卖票上赚回来。
但是综艺大电影,那是个什么玩意儿?
估计大多数人都没有留意到,片子开头的龙标下面,给的公映许可,是“电审纪字”……
翻译翻译,什么叫“纪”?
那特么的是纪录片。
谁敢想象,纪录片还能卖七个亿的票房……
陈晓卿来了,都得直呼斯高亿……
说回来。
蒋博点点头:“对,就是自己拍。
公司以后的大方向,其实是要做大制作,这是之前和韩董还有张院长一块定下来的。
当然并不意味着,故事片,文艺片方面,公司要完全放弃,只是可能会控制成本,片酬上肯定受影响。
大制作演员挥的余地并不多,小成本收入上满足不了你的期待,所以我才说,你可以考虑下,自己捧自己。”
蒋博指的大制作,实际上是要推进电影产业的工业化。
简单点说,就是通过拍片子成本的付出,推动上游影视相关科研,制造业,还有相关后期、特效等服务业的展。
更进一步说,有了硬件的支撑之后,除了可以用在电影上,电视剧市场,以及游戏市场,同样需要视频类相关产业的应用。
电影票房,国内的话,可能最多也就大几百亿,但是加上电视剧市场,还有游戏产业,盘子就足够大了。
更何况,国内技术领先之后,可以跟好莱坞一较高下,还可以辐射整个东亚东南亚市场。
反正他们的电影市场,已经被好莱坞占领了,换成国内的大片,也没什么大影响。
总而言之,还是那句话,想要一个产业展,先得让人能够看到其中的钱景和前景,不然没有人会愿意投资,更没有人会选择相关专业。
人和钱都没了,还谈个屁的产业!
“但是我只会演戏。”李兵兵的心态,说白了,就是不敢冒险。
也不是那种绝对的不敢冒险。
同样是拍电影,蒋博敢组项目,她就敢投钱进来。
还是同样的项目,让她自己主控,就不太敢做了。
“没事儿,我可以帮你把把关,再说公司几乎有剧组的全套工种,不管哪一部分搞不定,公司都能兜底。”
蒋博组建全工种模式的好处,这就体现出来了。
可以整体凑齐了,搞几个剧组出来。
也可以分拆着用,帮别的剧组,查缺补漏,完善功能。
“我再想想吧。”
“随你,都可以。”
“到最后票房你估计有多少?”
“今天已经破亿了,一般上映周的票房,会占到总票房的四分之三左右。
保守估计的话,一亿五问题不大。
不过今天师兄这事而一闹,后面会怎么样,还不太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