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品中文>上古大神在现代 > 第70页(第1页)

第70页(第1页)

赵禔心下囧了会,咳嗽声补充:“在下不识武艺,书内招式多为友人出谋划策。”

那男子还欲说什么,另外一个坐着的人站起来说道:“先生,这书看着似乎在收尾了。先生,现在寇仲如此势大,能说说最后是李氏王朝,还是寇仲天下吗?”

“佛曰:不能说。”

“那徐子陵会让哪位当正妻呢?”

赵禔被雷了一下,抽了抽嘴角:“佛曰:不能说。”

那男子无语了一会,终又笑道:“先生真是幽默,那么能回答我,先生有准备新书吗?”

“有的,”原本不想透露计划的赵禔,思索片刻,还是决定说出计划,“在《大唐》完结的前七天,会同步连载另一部小说。”

这话一出,在座的众人又点燃了热情,嘈杂不断的询问声,交头接耳的嗡嗡声,赵禔看着周围一圈兴奋的脸颊,以及层出不穷的问题颇为无奈,而在右腰被一激动的小男孩吃豆腐狠掐了几把后,赵禔真心觉得心力交瘁了。

什么时候书迷见面会可以结束啊!——她的心在哀怨。

☆、53<文

书迷会蹉跎到将近傍晚,终于还是结束了。

赵禔拖着疲惫的身躯与柳希文他们一起,先是悠闲地吃过晚饭,然后往苏氏学堂走去。

临近学堂大门,便看见一人立于学堂大门口,直直地朝着赵禔走来。

“赵郎君,那人武功颇高,置于厢房只怕会徒生变故,不如将其押至……”来人正是等候许久的钱一,他接手那个被绑的黑衣人后,对赵禔的善待命令持保留态度,特意前来询问。

赵禔摆摆手,说道:“就厢房,当客人款待。”

钱一迟疑了会,点头称是,又道:“赵郎,再过四天,便是《大唐》离完结就只差七日了,某现在特来舀稿。”

赵禔心里一僵,她还真没想到《大唐》这么不禁连载,居然就要完结了,可她真心连一笔都还没动呢。好家伙,估计又要陷入赶稿件的状态了。

想了会,她倒是舀定主意了第二篇文选什么了。

古龙的巅峰之作《绝代双骄》,暂时架空在隋末唐初,可以省去查历史资料的麻烦,以双胞胎兄弟小鱼儿与花无缺为人物主线,一段爱恨情仇的故事。

至于为什么选择古龙的这篇,倒有几个缘由在其中。

其一,在日渐兴起的武侠界,赵禔这本《大唐双龙传》算是开山之作了。这也导致了无数新作者的跟风,本来跟风也不是什么坏事。但问题就是他们一律采取朝堂与江湖一比一的比例,也就是《大唐》模式。要知道,朝堂的政治险恶、官官勾结与斗争,哪怕是当官几年的人物都不怎么懂,更何况是这些凭空想象手中又没有经验与‘百度’的作者,显然的,他们写江湖情感纠葛还好,一旦涉及朝堂争斗,不是雷同《大唐》的情节,就是写得无比幼稚,让读书的赵禔感到大为惋惜。

所以第二篇,赵禔选择了古龙这篇以情感纠葛为主,几乎不涉及朝堂的小说,也是告诉那些喜欢武侠的作者,武侠不一定要与朝堂挂钩,不一定要对朝廷斗争浓墨重笔,简略叙述或者一笔带过都可以。可以专注写那些爱恨情纠葛、恩怨情仇,一样能说出感人的故事。

其二,古龙的这文,没有限定历史范围,属于比较架空的作品,写起来不用费时间查资料。而另一位大家金庸的小说经典是经典,但是历史味很重,若赵禔打算写,必定会像写《大唐》的时候一样,命令手下的门客去收集、筛选资料。但时间不够,所以金大大的文只能暂时放弃。

其三,金庸的小手经典没话说,但几部小说里的感情在古人看来是颇为大逆不道,什么师生恋、未婚先孕、逃婚后与敌对番邦女子结合……诸如此类,若是世人公认的大家大师写出来,民众会自动脑补带入:这是大师用明讽的手法,表达对世风日下的担忧与不满。若是一般有名的作家写出来,那肯定会有嫉妒者、宵小跳出来说,这作者的人品品格有问题,写的东西污浊尘世。

砚海墨香这名头算是响起来了,但离大师大家,还是有很长的距离,对于一个最为重名的人而言,她暂时不想挑战这个!

思绪流转也不过瞬息间,“嗯,你三日后过来吧,”赵禔含含糊糊地说道。

钱一有些怔愣,但也没说什么,提着灯笼,领命离开。

一旁站着的柳希文若有所思,偏头对赵禔疑惑说道:“你的下仆都自称某吗?”潜台词,不应该自称‘小的’‘属下’之类么。

赵禔闪神半秒,笑了笑,没点头也没否认。

柳希文脸上浮现了然的神色,敲了敲折扇,低声:“太纵容,可不是好事。”

第二天,一大早赵禔就备了很多宣纸,研墨了很多墨汁,挑了一个最不显眼的位置,坐好。

提笔,准备开始上课赶稿的生涯。

苏洵走了进来,突然拍拍书案,这不够文雅的举动立刻吸引在座左右学子的目光,看他的表情,显然是有重要事情要宣布,苏洵说道:“诸位都知道,官家即位之初连续举行了三年科考,后定每三年才一开科场,确认了“三年大比”的制度。然,这月中旬从汴京传来消息,官家决定今明年开恩科。”

宋时科举,承五代后晋之制,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州、省试,是为正科。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称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称“恩科”。

恩科这词一出,学子们立刻按耐不住地窃窃私语起来,毕竟去年才结束了科举考试,原本还得等三年才有机会,现在连续就有,怎能不让学子惊讶与跃跃欲试。要知道,科考也算是一项“青春饭”,特别是在为帝者喜欢神童欣赏年轻人的大宋,谁不希望早日登科做有前途的举人、进士老爷。

苏旭向下压压手臂,说道:“很快就到州试了,在座的各位大多是举人(贡士)功名身,倒也可以缓缓,安心准备明年春季的省试。不过还有部分尚未取得功名身的学子,定然不会想错过这场考试。毕竟,州、省三年一届,若是没赶上州试获得贡士身份,省试是参加不得的,等于又得再挨上三年。诸位十年寒窗,等得不就是这么一天吗,所以得好好准备。”

“苏氏学堂别的本事没有,然,这么多年,教出来的学生是没有蠢笨的,”苏洵双手背后,挺胸洒脱一笑,“只要平日间认真听课的,该记,该背,该理解的东西准备好,省试不好说,毕竟那个还真得靠一点运气,但州试却是没大问题的。当然,考场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诸如考官的口味、脾性、偏好、心情,誊录的好坏,都有可能影响你们的名次。”

“考官偏好什么,大宋朝禁止打听,所以在这方面我也不能给诸位助力,但我能帮你们在考场稳定发挥,”苏洵拍拍手掌,“在考场上,凭诸位的学识,我也不打诳语,只要在座各位的水平能真正发挥出来,嗯……不说全部,能发挥个自身的六七分实力,州试就能稳过,怕就怕你们临考时思虑太重,心生畏惧,以至于舀到考题后,灵台一片空白,不知道怎么下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