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已经把李邦华招入京中做兵部右侍郎,你有没有意见?”
“天子圣明,臣也绝对李邦华是难得的人才!”
狗屁!崇祯心中暗骂一句,你阎鸣泰心里那点小九九朕还不知道!
“朕要你兵部牵头,让李邦华来,协同吏部和户部,把军饷亏空的问题好好整顿整顿,朕不养闲人!”
“是,天子圣明,臣即刻去办!”
阎鸣泰屁颠屁颠就跑出去了,等出去的时候,背后都全部汗湿了。
狗日的,那群通州卫,害死人啊!
这阎鸣泰刚出去,就看到李邦华进了宫,他对李邦华点了点头,好歹接下来也是自己的副手,皇帝亲自任命的兵部侍郎。
李邦华也非常客气作揖:“阎大人。”
“快进去吧,天子在等你。”
“下官先去了。”
李邦华这个人很有个性,他的性格比较铁!
不是讲义气,是钢铁的铁,就是硬的意思。
据说袁崇焕也很硬,但李邦华是更硬。
袁崇焕之才能在于统领打仗,而李邦华之才能在于整顿军务,严肃军纪。
李邦华入了崇祯的御书房:“臣参拜天子!”
“李爱卿速速免礼,赐座。”
李邦华微微一怔,怎么在皇帝的御书房,还有座位了?
他不敢坐,依然站在一边。
“无妨,坐着说。”
李邦华这才坐下。
“李爱卿,朕等你等的好苦!”
“让陛下久等是臣之过。”
“无妨,你来了,朕就心安了。”崇祯摆出一副求贤若渴的样子。
“能为天子分忧,是臣的荣幸。”
“李爱卿,你对大明军务有何看法?”
这李邦华是在军区里待过的,他自然是深有体悟。
但崇祯不确定啊,史书上记载这人很厉害,总得实际再问问吧?
李邦华道:“回禀陛下,大明的军务之弊在于三点:一、虚额太多;二、操练废弛;三、军田税高,致使不少人弃田逃走。”
“这虚额太多表现在,军官故以过去兵额来领军饷;操练废弛又导致军纪涣散,普通百姓通过一点钱财便能进入军中占一个名额混吃等死;军田税高又导致需要军人放弃了自己的军田,大大影响的粮食产量。”
“臣以为,当立刻肃整源头,从军官开始查起,需要吏部配合,三十五岁以上的普通士兵,一律发放一笔抚恤,让其回家。”
“制定新的军规,严肃军纪,重整军田。”
“好!”李邦华言简意赅,说到崇祯的心坎儿上去了,“这重整军纪的事,就交给你,朕是希望军队不仅仅有纪律,还要有归属感和价值感。”
李邦华突然就不太理解崇祯说的“归属感”和“价值感”了。
这怎么理解?
“让儿郎们待在队伍里,像回家一样,大家都是同袍!”
“至于价值感,儿郎们保家卫国,不仅仅朝廷当立忠烈祠,邸报上还要大肆赞扬戍边将士,对其家人也要有抚恤和奖励!”
李邦华连忙站起来,行大礼道:“陛下圣明!”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位少年皇帝的想法居然如此贴合实际,仿佛自己在军中待过了一样。
“另外,朕听说军饷的发放也成问题,这事朕会让阎鸣泰去解决!”
阎鸣泰那根老油条,别的不行,东挪西凑的找资源是把好手,这就是朕让他继续做兵部尚书的原因。
能保证军队不饿肚子的兵部尚书,那就是好的兵部尚书!
“李爱卿,这大明的军务,需要你好好给朕去整治一番,就先从三大营开始!”
明朝的三大营指的是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