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叛军所经过的州县,都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者开门迎接叛军,或者弃城逃跑,或者被叛军擒杀。
几日后,消息传到长安,圣上李隆基本以为只是诬告,直到看到太原郡守以及东城执事的尸,才道大事不好,急宣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防守洛阳,接着任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此时,唐朝的精锐边军大多还没有赶回,高仙芝、封常清临时在长安、洛阳募兵。
海内承平日久,长安洛阳富庶百年,百姓几代人没有见过战争。
安化门外的募兵现场,宛如又一场曲江游春盛会,或是一次上元狂欢,许多少年穿着翻领缺胯衫与皮靴,嬉笑玩闹,聚在一起打球、赛马、斗鸡、踢球、投壶,引来无数游人环堵围观,全然不知他们将在面对的,是会将血肉碾成泥淖的铁骑。
一个身材极为高大的胡人将军坐在高高的点将台上,虽年过五十,却仍是健硕英武。
他冷眼看着场下那些市井子弟,哼了一声,猛地一挥手。
手下会意,拖着一辆满是血污的大车缓缓驶进广场中间,当车子终于停稳后,车上的景象让人不忍直视:满满一车的战马尸。
它们被朔北冬日的寒风冻得梆硬,还维护着死时的惨状,每一匹战马身上都伤痕累累,有的身上还插着刀、箭、戟、斧等兵器,皮开肉绽,血迹斑斑。
整个广场弥漫着一股浓烈的血腥味。
正在嬉闹着的人群一下就安静了下来。
他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如此赤裸裸的杀戮,这些战马的伤口,见证了它们生前的残酷战斗,而那些马上的士兵们……
那些面色白皙的少年们想到这里,不寒而栗。
那胡人将军浓密的胡须一抖,陡然起身,向着场下的人大喝道:“都看清楚了!这些,便是刚刚从太原战场上拉回的战马!它们身上的每一道伤痕,都来自我们共同的敌人——逆贼安禄山的铁骑!这才是真正的战争,刀剑无眼,血肉横飞,而不是这游园会上的斗鸡走狗!“
他的声音直震耳膜,一些胆小的人竟不自觉地向后退了几步,两股战战。
他余光瞥到,嘴角挂起一丝冷笑:“这太平盛世养出来,难道都是这样的霄小之徒?我哥舒晃的麾下,绝不收这样临战而逃的人!“
“哥舒将军,我愿助你一臂之力!“
一个约四十岁的俊朗玄衣男子缓缓上前,手持一把镶着红宝的阔面宝剑,轻轻一抬手,一剑斩去了插在马身的数十支羽箭,箭尾微晃一下,几乎在同一时间沿同一方向倒下,断口极为整齐。
这一招四辆拨千斤的剑法,惊得四周人一片叫好。
那玄衣男子微微一笑,抬头看向哥舒晃:“哥舒大哥,我这一招 风随云动,可比当年有所进益?”
“裴迪,裴十三!”
哥舒晃一声大喝,竟急急地撩起下摆从点将台上奔来下来,直到裴迪身前,重重一拳打在了他肩膀上:“好你个重色轻友的家伙!可算来了!”
这个玄衣男子,正是裴迪。
他虽两鬓微霜,但那玩世不恭的爽朗模样,并不曾被岁月磨去分毫,倒是更显风流。他揉揉了肩膀,笑道:“享了那么多年太平,也该用用这把老骨头了!“
裴迪转身向着场上众人,高声道:“所谓盛世,必有人化血肉为牺牲,以增大唐剑上光辉,亦需有人化身躯为砖石,为百姓铸万里长城!国有危难,更待可时!我裴迪,愿以一身血肉,荐我河山,重回荣耀!”
“说得好!“
”好!说得好!“
场上众人轰然叫好。
在他的感召下,一列列报名募兵的队伍慢慢成型,井然有序。
哥舒晃高兴得眼眶都湿了,胡子乱颤,给了裴迪一个大大的拥抱:“你小子!算你还有些义气!“
他和裴迪慢慢走上了点将台,叙着旧:“当年凉州一别,你小子去库车找阿宛,结果……"他顿了一顿,瞥了他一眼,”听我阿爹说,你又把她给弄丢了?“
裴迪摊了摊手,“……这不,这二十年,我到处在找她!“
哥舒晃哑然,既觉得他疯得不可理喻,又觉得这就是裴迪干的事。
末了,他一拍桌子,叹气道:“你都年过四十,还孑然一身……想来,大概是当年兄弟我的胡言乱语害了你!她呀……根本就是一只抓不住的鹰!“
裴迪摇摇头,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正在这里,场下传来一阵喧闹,众人都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中间的一队人。
十来个年轻的女子,个个身着红衣,背上负着一把轻巧的柳叶剑,为的那个,不过二十岁模样,肌光胜雪,眉目如画,正一脸薄怒地与募兵的副将争执着,一双俏目瞪起,仿佛一只炸了毛的小豹子。
那女子喝道:“凭什么不让我们女子报名!我们柳家剑堂数十人,与男子一样共享太平,自然亦可为这国难献上一份力!“
那募兵副将上下打量了一下她,颇为油滑地笑了笑:”这位小娘子……我看你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难道,你是要和安禄山这大胖子在阵前比胡璇舞不成?“
众人哄笑,纷纷对着这几个小娘子评头论足了起来,其中脸皮薄的,实在抗不住众人的目光,面红耳赤地低下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