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电话。
被博艺丢在大楼角落好几年,眼看杂志都要停刊了,突然时来运转,这样的机会,怎么能不珍惜?
我以为只有6篇呢。
谭丰振摇头:“这种事咱们可谈不了,得找社长。”
既然是某个少年的建议,还是社长亲自拍板,大家也没再多言。
至于这一期自家杂志究竟能卖多少?
谭丰振从早上的热闹开始后就忍不住在想,却又不太敢想。
与8月刊总体相当。
林普没打算放弃,这段时间一连给对方去了两封信,还想着下周商都大学开学后,要如何把事情挽回。
赵怡本来也知道那少年表了不少文章,还悄悄看过女儿的小收藏,但,这样一下在报纸上被列举出来,还是让人震撼。
“这不是问题,老谭,就按新刊来算。”
有人打探《青旭》的订购流程。
还有,那什么‘饥饿营销’,他其实也觉得,没必要,万一把人‘饿’过头了可怎么办?当下这么好的形势,一口气印两三万,赶紧卖杂志,接着再卖书,才是正途啊。
是她们一起给对方写了四封信的参商吗?
是她们过去一月都在不断向周围朋友们推荐的参商吗?
没想到,对方竟然还上报纸了,因为一下子表了9篇文章?
那么,《林清和许白》、《数不清的流年》和刚刚听到也是那么那么出色的《花季如此这般》之外,其他六篇,又是什么?
天啊。
当然了,没人因为这种热闹而心生烦躁。
思考良久,赵怡决定继续旁观。
是她们前段时间在《青旭》和《正茂》上看到的那个参商吗?
商都。
赵育学在讲台上说着,讲台下,一对名叫徐漫和章晨曦的同桌姑娘,依旧没怎么回过神。
这篇以高中学生文理分班作为主线的校园故事,赵育学觉得很有意义,哪怕自己的学生已经高三,听一听,也能对他们明年该如何报考大学提供一些参考。
二女儿喜欢一个挺不错的男孩,总比……喜欢女孩子要好吧!
当下。
然而,这年代报纸天然的公信力,让林普不得不信。
成江路29号的博艺总部。
谭丰振送人出来,大家也认识,还是月初亲自来过的那位图书经销商,这次也知道了名字,姓齐。
到了最后,6小敏又露出不悦表情:“那家伙,出了院就不再联系我们,没想到更加厉害了,小冉,你姐姐不是他英语老师吗,帮忙找找人啊,他住院时我们那么细心照顾,还借他纸笔,现在达了,至少也要敲他一顿饭呀。”
这么直到放学,两女不太好意思向班主任讨要那份报纸,第一时间冲出了学校,买到一份《青年日报》,然后阅读,然后,当场把列表展示给书报亭老板。
谭丰振想了下,说道:“这个,好像叫……饥饿营销。”
有人要采购下期杂志。
预付1o万之后,某个少年,简直成了自家社长的放手一搏。
联络一番,确定了位置,谭丰振匆匆骑车赶往钟长林待客的饭店。
ps:第一更,又是4ooo字大章。我,不幸福,我,迷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