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而帐外传来喧哗声……原来是藏匿在甘泉宫的大臣砍了赵婕妤的父亲,送脑袋来投诚了……
啊,这就无所谓了……
多他们不多,少他们不少。
刘彻沉默不语,第二天主持了禅让仪式,并明诏天下,说自己无德,把皇位禅让给太子,自己号称太上皇。
卫昭顺路跟刘彻参观了刘彻给自己修的茂陵,再次看到了自己穿越而来的那个鼎……原来被刘彻算作陪葬品放在了茂陵……
卫昭忍不住伸手去触碰那个鼎……可惜没有再穿回去……
刘彻背着手,看着卫昭围着鼎摸来摸去,反而笑了:“你这次搞出来这个事……不妨就叫元鼎政变好了,元,是新的开始,希望丝路能带着大汉走更好的路。”
卫昭头也不抬,吐槽道:“我也没想搞这么突然,江充和韩说来查的时候我们正在学母猪的产后护理,我都怕后人称呼为母猪政变。”
刘彻脸色扭曲一瞬,竟无言以对。
周围没有其他什么人,刘彻又忍不住叹道:“真不知道我们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不管你信不信,我都要说,我这一生,只爱过你一个人。”
卫昭心如止水:“我当然信,只是情情爱爱对我们来说都并不重要。”
刘彻沉默许久:“我们……是太像了……也许我当年不应该逼着你进宫,但说实话,我并不后悔。”
卫昭站起身,走到刘彻身边,反而抱住了他:“这就是人生吧……”
“陛下不过是担心我家里外戚罢了,我既然已经嫁入刘家,自然应该为刘家考虑,让丝路地位稳固,我才是太后,才会有人祭祀我,侄子可不会祭祀姑姑。我自然会和陛下一起,削弱外戚和权贵的力量。”
刘彻有些震惊,但卫昭这么说,让他更舒心些:“哦,你打算怎么做?”
卫昭无所谓道:“先是兵权,我欲给青儿、去病名望却不给他实权,青儿回来后,我便亲自收了他的兵权。其实青儿和去病与陛下志同道合,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百姓不再受兵戈困扰,正好大规模反击匈奴从我弟开始,自然也从我弟终止,这止戈侯倒也算实至名归了。”
给平稳着陆找个理由,主动交出权柄还能被念个好,说不定后世弟弟还可以落个诸葛武侯的评价……
也省的儿子将来拿舅舅表哥练手,有刘彻在,丝路总归是不会轻易动舅舅表哥的……凭空多出了许多时间交还权力。
霍去病重伤又没有实权,自己的侄子和其他外甥并没有父亲和表兄的才能,对丝路并无什么威胁,再去了权柄,想来可以善终。
卫青在历史上汉武帝的手上都能混个善终,想来自己不用太担心他了……
刘彻点点头,他也担心兵权,既然卫昭有准备政变,他自然也不信赵破奴能杀掉卫青,如果昭昭能同意收回兵权自然是最好的。
卫昭继续道:“我总觉得陛下太急,权贵瓦解并非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大汉也不缺时间。是时候推动科举制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让阶级保持流动……天下有才之人何其多,只要给他们机会,权贵就没法垄断美职,时间久了,自然也就瓦解了权贵的势力。”
刘彻沉思片刻,又点点头,觉得可行。而卫昭也要借助刘彻的实力来推广这几乎是离经叛道的科举制了……
“陛下担心身后名的事,我很理解,虽然选谥号有点早,但我知道陛下不在乎这些,趁着现在,不妨选好谥号,如何?威强睿德曰武,我觉得陛下理应是武帝……庙号定为世宗怎么样?”
这跟刘彻想的差不多,但他不太好意思给自己上庙号……事实上,他的爷爷是有庙号的,正是他父亲上的,他找不到理由也不好给父亲上,更遑论自己了……
若是要给自己一个庙号,当然也不错……
投桃报李,刘彻忍不住问卫昭:“你想要个什么谥号?虽然此前没有皇后有独立谥号,但我的孝武皇后,显然值得,不是吗?”
卫昭笑了,这个问题她也想过……她最想要的是文……她觉得自己也配得上……可惜刘彻爷爷是文,她这个孙媳妇不好叫这个……同理,景这个称号也要不得了……
她自己就叫昭,自然也不可能用昭这个称呼……
“都可以吧,不然陛下帮我选一个?”
刘彻反而笑了:“我看明字不错,和你的名字也配。”
卫昭想了想,觉得昭临四方确实不错。
半年后卫青得胜归朝,赵破奴身死西域,让刘彻唏嘘,但大宛确实打下来了,也算安慰。
大汉更是正式转变了策略,税赋回归文景时期的水平,休养生息为主,赦免了一批经济罪犯,鼓励商业展……
刘彻干脆长居椒房殿,跟卫昭倒似乎是寻常夫妻一般……也算是给太子和皇后正名了……如司马迁那样的文人也很难说太子是篡位,得国不正或是不孝……
刘彻没了皇位也一身轻松,甚至加入了大汉黎民学院的管理之中,和卫昭一起整日学习旁听,让卫昭有种上了老年大学的感觉……
一日,两人又在旁听一节物理课……
公孙诩得意洋洋地展示了最新明的铁水壶……
水沸腾后,壶盖被顶了起来……
一名学子好奇道:“公孙先生,为何壶盖会动呢?”
公孙诩语塞……
卫昭看到他局促的模样,忍不住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