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朕不敢答应。朕难呐~”
说着,永琰从袖管里摸出一白色瓷瓶放在桌上。
当然。
不是强制,而是自愿。
太上皇肯定会自愿的喝下毒药。
然而,乾隆他不识趣。
继续恳求:
“朕绝不会坏你西狩之事,朕只是想死在世人的眼睛下,死在阳光下面,免得被人泼身后污水。”
“史书是可以篡改的,文人的心是黑的,百姓的眼睛是瞎的。朕早知道如此,还不如~”
……
永琰突然起身,大骂:
“你说的没错,你早就该死了。”
“你津津乐道的文治武功都是什么?7ooo万两打一个金川,3ooo万两打个缅国还打不服,你还好意思拿出来吹嘘?”
“花3两银子做一身衣服叫会过日子,花5o两做一身衣服叫体面,花1o万两做一身衣服叫什么?败家子啊。”
“明,实亡于万历!清,实亡于你!”
“皇阿玛,你若是早死2o年该多好,可你偏偏活的津津有味。”
“每年,你一个人就要花销5oo万两银子。要是算上南巡,你一个人一年能花掉1ooo万两。”
“你不如玄宗,你甚至不如崇祯。”
……
乾隆也被骂急了,诘问:
“朕哪儿不如崇祯?”
“崇祯他是菜,可太上皇你是真的坏!你心里什么都明白~就为了一己私欲,把社稷折腾到如此模样。”永琰面目狰狞,劈手揪住,“太上皇,您该喝药了!”
乾隆咬紧牙关,拒绝已到嘴边的药酒。
父子俩来回折腾~
乾隆的嘴角、衣襟皆被药酒泼洒。
砰,
一拳。
永琰毕竟年轻力壮,硬生生撬开嘴灌入瓶内残余。
……
乾隆趴在地面,费力地抬起头。
“别,别走。你告诉朕,朕的庙号?”
“徽宗!”
永琰甩开大步,走出瀛台,抬头望海。
吩咐:
“太上皇自愿殉国,不愿为贼所辱,封死瀛台门窗。”
“嗻。”
侍卫们拿出早就准备的木板、铁钉哐哐哐一顿砸,将瀛台封住。扬长而去。
……
永琰离开紫禁城的最后一道命令,查抄和珅家产,在京5品以上官员皆需上折弹劾和珅之罪状。
好一颗偏离的烟雾弹,打的四九城烟雾缭绕。
车辚辚,马萧萧,出城的街道两侧挤满了围观的人群。
没有欢呼。
所有人就那么静静的望着最后的军队,开出城门。
在西郊,